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地基基础论文--特殊形式基础论文

高边坡双排桩与悬臂式挡墙组合结构受力特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4-24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4-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1页
        1.2.1 双排桩与悬臂式挡墙组合结构工程应用发展第16-17页
        1.2.2 双排桩与悬臂式挡墙组合结构理论研究第17-21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1-22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2-24页
第2章 边坡与组合支挡结构模型简化第24-30页
    2.1 概述第24页
    2.2 工程概况第24-25页
    2.3 地层岩性第25页
    2.4 水文地质条件第25页
    2.5 地震作用第25-26页
    2.6 组合结构模型简化第26-29页
        2.6.1 基本假定第26页
        2.6.2 模型简化第26-29页
    2.7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双排桩与悬臂式挡墙组合结构有限元数值模拟第30-52页
    3.1 引言第30-31页
    3.2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第31-33页
    3.3 岩土工程有限元分析的屈服强度准则第33-36页
        3.3.1 摩尔-库仑屈服准则第33-34页
        3.3.2 德卢克-普拉格屈服强度准则第34-36页
    3.4 建立组合结构有限元分析的本构模型第36-37页
        3.4.1 双排桩与悬臂式挡墙有限元本构模型第36-37页
        3.4.2 桩墙土接触单元本构模型第37页
    3.5 基于Midas/GTS建立数值分析模型第37-40页
        3.5.1 Midas/GTS模块简介第37页
        3.5.2 建模基本假定第37-38页
        3.5.3 模型建立与选取参数第38页
        3.5.4 模型网格划分与边界约束条件第38-40页
    3.6 双排桩与悬臂式挡墙内力分析及特征点选取第40-46页
        3.6.1 组合结构挡墙内力分析第41-42页
        3.6.2 组合结构的前排桩内力分析第42-44页
        3.6.3 组合结构的后排桩内力分析第44-45页
        3.6.4 组合结构内力分析特征点选取第45-46页
    3.7 组合结构不同设计模型内力结果对比第46-52页
        3.7.1 墙身立板弯矩对比第46-47页
        3.7.2 墙身底板弯矩对比第47-48页
        3.7.3 组合结构前排桩弯矩对比第48-49页
        3.7.4 组合结构后排桩弯矩对比第49页
        3.7.5 组合结构不同设计模型支护效果分析第49-52页
第4章 参数变化条件下组合结构受力特性分析第52-82页
    4.1 土体参数变化下受力特性分析第52-58页
        4.1.1 变量选取第52页
        4.1.2 实验方案设计第52-55页
        4.1.3 内力结果分析第55-58页
    4.2 桩排距变化下受力特性分析第58-66页
        4.2.1 内力结果对比分析第59-64页
        4.2.2 桩间与桩周土应力分析第64-66页
    4.3 连系梁截面变化下受力特性分析第66-72页
        4.3.1 内力结果对比分析第66-70页
        4.3.2 桩间与桩周土应力分析第70-72页
    4.4 嵌岩桩长比变化下受力特性分析第72-82页
        4.4.1 前排桩嵌岩桩长比变化的内力分析第73-77页
        4.4.2 后排桩嵌岩桩长比变化的内力分析第77-80页
        4.4.3 桩间与桩周土应力分析第80-82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82-84页
    5.1 结论第82-83页
    5.2 展望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9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0-92页
致谢第92-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室内颗粒物和CO2扩散分布与通风设计的数值模拟研究
下一篇:大跨度空调厂房屋顶气膜形成机理与降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