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内外型钢混凝土框架筒结构多指标抗震性能分析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9-27页
    1.1 研究背景第9-11页
        1.1.1 中国国际贸易中心第9-10页
        1.1.2 深圳太平金融大厦第10-11页
    1.2 抗震性能设计第11-13页
        1.2.1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第11-12页
        1.2.2 我国结构抗震设防目标及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第12-13页
    1.3 型钢混凝土结构简介第13-15页
        1.3.1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特点第13-15页
        1.3.2 型钢混凝土构件的力学特性第15页
    1.4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和应用情况第15-19页
        1.4.1 日本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和应用情况第15-17页
        1.4.2 欧美对SRC结构的研究发展现状第17-18页
        1.4.3 前苏联SRC结构的研究发展现状第18页
        1.4.4 我国SRC结构的研究发展现状第18-19页
    1.5 SRC框架结构参数分析研究现状第19-24页
        1.5.1 某型钢混凝土(SRC)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的基本性能研究第19-21页
        1.5.2 某型钢混凝土框架进行Pushover分析第21-23页
        1.5.3 分析方法的选择第23-24页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意义第24-27页
        1.6.1 研究内容第24-25页
        1.6.2 研究意义第25-27页
2 弹塑性时程分析简介第27-41页
    2.1 弹塑性变形分析的特点第27-28页
    2.2 我国对弹塑性验算的规定第28页
    2.3 弹塑性时程分析选波要点第28-29页
    2.4 弹塑性时程分析软件EPDA软件介绍第29-38页
        2.4.1 EPDA程序基本功能第29-30页
        2.4.2 材料本构第30-31页
        2.4.3 位移模式第31-34页
        2.4.4 截面形式第34-35页
        2.4.5 塑性铰模型第35页
        2.4.6 动力非线性方程解法第35-38页
        2.4.7 EPDA的工程应用第38页
    2.5 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现状第38-41页
        2.5.1 理论研究第38-39页
        2.5.2 实际应用第39-41页
3 模型设计第41-53页
    3.1 结构分析模型第41-43页
    3.2 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因素第43-45页
        3.2.1 柱轴压比的量化第44页
        3.2.2 梁柱线刚度比的量化第44页
        3.2.3 柱含钢率的量化第44-45页
        3.2.4 梁含钢率的量化第45页
    3.3 截面设计第45-51页
        3.3.1 柱含钢率变化第47-48页
        3.3.2 梁柱线刚度比变化第48-49页
        3.3.3 梁含钢率变化第49-51页
        3.3.4 钢构件截面第51页
    3.4 本章小结第51-53页
4 模态分析第53-59页
    4.1 柱含钢率变化第53-54页
    4.2 梁柱刚度比变化第54-55页
    4.3 梁含钢率变化第55-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9页
5 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第59-65页
    5.1 波的选取第59-61页
    5.2 弹塑性分析结果第61-64页
        5.2.1 柱含钢率变化第61-62页
        5.2.2 梁柱线刚度比变化第62-63页
        5.2.3 梁含钢率变化第63-64页
    5.3 本章小结第64-65页
6 考虑经济性的多指标性能分析第65-71页
    6.1 性能指标的定义第65-66页
        6.1.1 安全性指标第65页
        6.1.2 经济性指标第65页
        6.1.3 综合性能指标第65-66页
    6.2 多指标性能分析第66-70页
        6.2.1 柱含钢率变化第66-67页
        6.2.2 梁柱线刚度比变化第67-68页
        6.2.3 梁含钢率变化第68-70页
    6.3 本章小结第70-71页
7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7.1 结论第71页
    7.2 展望第71-73页
致谢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粘弹性本构关系的早龄期约束水泥砂浆环开裂预测研究
下一篇:拉压分散型锚索内锚固段受力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