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2 研究进展 | 第10-19页 |
2.1 南方粳稻生产概况 | 第10-16页 |
2.2 籼、粳稻综合生产力的差异 | 第16-19页 |
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20页 |
4.1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6页 |
第二章 双季晚稻不同类型品种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差异研究 | 第26-41页 |
0 前言 | 第26-2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28页 |
1.1 试验地点及供试材料 | 第27页 |
1.2 试验设计和栽培管理 | 第27页 |
1.3 调查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7-28页 |
1.4 数据处理 | 第2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5页 |
2.1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总体变异 | 第28页 |
2.2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 | 第28-30页 |
2.3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差异 | 第30-33页 |
2.4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温光利用的差异 | 第33-35页 |
3 讨论 | 第35-38页 |
3.1 双季晚稻不同类型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 | 第35-37页 |
3.2 双季晚稻“籼改粳”品种的筛选利用 | 第37-38页 |
4 结论 | 第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第三章 双季晚稻不同类型品种群体动态特征的差异研究 | 第41-54页 |
0 前言 | 第4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3页 |
1.1 试验地点及供试材料 | 第41-42页 |
1.2 试验设计与栽培管理 | 第42页 |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42页 |
1.4 计算与统计方法 | 第42-4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3-49页 |
2.1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茎蘖动态及其成穗率的差异 | 第43页 |
2.2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的差异 | 第43-45页 |
2.3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抽穗期叶面积组成与粒叶比的差异 | 第45-46页 |
2.4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差异 | 第46-47页 |
2.5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阶段物质积累及其比例的差异 | 第47页 |
2.6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的差异 | 第47-49页 |
3 讨论 | 第49-51页 |
3.1 双季晚稻不同类型品种群体动态特征的差异 | 第49-51页 |
3.2 双季晚稻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调控途径 | 第51页 |
4 结论 | 第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第四章 双季晚稻不同类型品种主要米质性状和淀粉RVA谱特征的差异研究 | 第54-68页 |
0 前言 | 第54-5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5-56页 |
1.1 试验地点及供试材料 | 第55页 |
1.2 试验设计与栽培管理 | 第55页 |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55-56页 |
1.4 数据计算和统计分析 | 第5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6-63页 |
2.1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主要米质性状的总体变异 | 第56页 |
2.2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主要品质性状的差异 | 第56-60页 |
2.2.1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加工品质的差异 | 第56-58页 |
2.2.2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外观品质的差异 | 第58-59页 |
2.2.3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蒸煮食味品质的差异 | 第59页 |
2.2.4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营养品质的差异 | 第59-60页 |
2.3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淀粉RVA谱特征的差异 | 第60-63页 |
3 讨论 | 第63-65页 |
4 结论 | 第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8-72页 |
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8页 |
1.1 双季晚稻不同类型品种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差异 | 第68页 |
1.2 季晚稻不同类型品种群体动态特征的差异 | 第68页 |
1.3 双季晚稻不同类型品种稻米品质的差异 | 第68页 |
2 讨论 | 第68-70页 |
2.1 南方粳稻生产发展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 第68-70页 |
2.1.1 品种选育与应用问题及对策 | 第68-69页 |
2.1.2 配套技术与种植习惯问题及对策 | 第69-70页 |
2.1.3 生产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和销售问题及对策 | 第70页 |
2.2 南方粳稻生产发展需要注意的事项 | 第70页 |
3 本研究创新点 | 第70-71页 |
4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