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

我国农村金融扶贫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8-10页
第一章 我国农村金融扶贫法律制度的定义与发展第10-22页
    1.1 农村金融扶贫法律制度的定义与特征第10-13页
        1.1.1 农村金融扶贫法律制度的定义第10-11页
        1.1.2 农村金融扶贫法律制度的特征第11-13页
    1.2 我国农村金融扶贫法律制度的发展第13-19页
        1.2.1 产生阶段(1986年-1993年)第13-15页
        1.2.2 探索阶段(1994年-2000年)第15-16页
        1.2.3 发展阶段(2001年-2010年)第16-18页
        1.2.4 成熟阶段(2011年至今)第18-19页
    1.3 建立农村金融扶贫法律制度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第19-22页
第二章 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扶贫法律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第22-30页
    2.1 指导理念行政化第22-23页
    2.2 缺少相关的农村弱势群体权利倾斜保护制度第23-24页
    2.3 缺少合理的扶贫激励措施与约束制度第24页
    2.4 我国农村金融扶贫法律制度不完善第24-30页
        2.4.1 实施程序不明确第25页
        2.4.2 权责定义不清晰第25-26页
        2.4.3 缺乏合理的监督机制第26-27页
        2.4.4 缺乏合理的纠纷解决机制第27-30页
第三章 发达国家农村金融扶贫制度考察与启示第30-38页
    3.1 美国农村金融扶贫法律制度第30-31页
    3.2 德国农村金融扶贫法律制度第31-32页
    3.3 日本农村金融扶贫法律制度第32-33页
    3.4 发达国家农村金融扶贫制度对我国的启示第33-38页
        3.4.1 注重农村金融扶贫法律制度的法制化第33-34页
        3.4.2 强调金融扶贫的主体地位第34页
        3.4.3 保障农民在农村金融扶贫组织中的主体地位第34-35页
        3.4.4 明晰农村金融扶贫主体各方权责第35-36页
        3.4.5 完善农村金融扶贫监管法律制度第36页
        3.4.6 构建农村金融扶贫风险分担及补偿法律制度第36-38页
第四章 我国农村金融扶贫法律制度的构建与创新第38-50页
    4.1 树立正确的指导理念第38-41页
        4.1.1 确定科学的立法原则第38-40页
        4.1.2 革新指导理念第40-41页
    4.2 建立农村金融扶贫专项立法第41-44页
        4.2.1 确定金融扶贫的农村主体对象第41-42页
        4.2.2 确定农村金融扶贫的组织形式与扶贫方式第42-43页
        4.2.3 制定具体的农村金融扶贫制度与措施第43-44页
    4.3 创新基本的制度体系第44-50页
        4.3.1 建立农村金融扶贫约束与激励手段第44-46页
        4.3.2 针对农村弱势群体而建立起倾斜保障机制第46-47页
        4.3.3 制定农村金融扶贫风险控制制度第47-48页
        4.3.4 设立纠纷调解机构第48-50页
结论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致谢第54-5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6-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网络剧中同性恋群体形象呈现分析
下一篇:论终身监禁的性质、价值与适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