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

大化瑶族自治县旅游扶贫利益分享机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14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第11-12页
    1.4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4.1 文献研究法第12页
        1.4.2 实证研究法第12-13页
        1.4.3 访谈法第13页
        1.4.4 数据分析法第13页
    1.5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13-14页
第二章 国内外旅游扶贫机制研究综述第14-26页
    2.1 国外旅游扶贫机制研究综述第14-15页
        2.1.1 国外旅游扶贫的基本定义第14页
        2.1.2 国外旅游扶贫机制的研究方向第14-15页
    2.2 国内旅游扶贫机制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5-17页
        2.2.1 旅游扶贫研究的发展概况第15-16页
        2.2.2 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机制研究现状第16页
        2.2.3 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利益分享机制研究现状第16-17页
    2.3 国内外旅游扶贫机制研究差异第17页
    2.4 旅游扶贫利益分享机制理论基础第17-26页
        2.4.1 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机制的基本框架第17-22页
        2.4.2 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利益分享机制的主要内容第22-26页
第三章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旅游扶贫现状分析第26-36页
    3.1 大化瑶族自治县旅游发展的基本情况第26-32页
        3.1.1 大化县旅游资源第26页
        3.1.2 大化县旅游发展历程第26-28页
        3.1.3 大化县旅游发展现状第28-31页
        3.1.4 大化县旅游的发展方向第31-32页
    3.2 大化瑶族自治县旅游扶贫概况第32-36页
        3.2.1 大化县旅游扶贫的背景第32-33页
        3.2.2 大化县旅游扶贫的具体措施和发展现状第33-36页
第四章 大化瑶族自治县旅游扶贫利益分享机制调研分析第36-49页
    4.1 大化县旅游扶贫利益分享机制现状第36-37页
        4.1.1 完善利益参与机制拓宽参与渠道第36页
        4.1.2 畅通利益表达机制听取群众意见第36页
        4.1.3 协调利益分配机制维护各方权益第36-37页
        4.1.4 健全利益监控机制搭建信息平台第37页
    4.2 大化县旅游扶贫利益分享机制调研第37-49页
        4.2.1 大化县龙着屯旅游扶贫利益分享机制的实地调研第37-44页
        4.2.2 大化县龙着屯旅游扶贫利益分享机制调研结果分析第44-46页
        4.2.3 大化县旅游扶贫利益分享机制存在的问题第46-49页
第五章 大化瑶族自治县建立健全旅游扶贫利益分享机制的措施第49-55页
    5.1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旅游扶贫利益分享机制第49-51页
        5.1.1 建立旅游扶贫补偿激励机制拓宽参与途径第49页
        5.1.2 建立旅游扶贫决策参与机制广泛汇集民意第49-50页
        5.1.3 确立旅游扶贫利益分配体系协调各方诉求第50-51页
        5.1.4 建立旅游扶贫监测体制和信息反馈平台第51页
    5.2 构建当地人口受益的旅游扶贫利益分享机制第51-53页
        5.2.1 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旅游开发参与能力第51-52页
        5.2.2 加强宣传引导畅通意见表达渠道第52页
        5.2.3 健全分配保障制度维护当地人口长远利益第52-53页
        5.2.4 督促成立专项资金监督小组第53页
    5.3 推动产业融合实现利益共享第53-55页
        5.3.1 旅游+农业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第53-54页
        5.3.2 旅游+林业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第54页
        5.3.3 旅游+渔业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第54页
        5.3.4 旅游+文化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第54页
        5.3.5 旅游+康养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第54页
        5.3.6 旅游+体育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第54页
        5.3.7 旅游+工业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第54-5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5-58页
    6.1 结论第55-56页
        6.1.1 理论研究结论第55页
        6.1.2 实践研究结论第55-56页
    6.2 展望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附录第62-65页
致谢第65-6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西凭祥市边贸扶贫模式实践研究
下一篇:衡南县双翼家庭农场旅游设施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