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8-14页 |
1.2.1 有关我国金融扶贫模式的研究 | 第8-9页 |
1.2.2 有关金融扶贫益贫效果的研究 | 第9-11页 |
1.2.3 有关金融扶贫所面临现实困境的研究 | 第11-12页 |
1.2.4 有关金融扶贫政策建议的研究 | 第12-14页 |
1.2.5 文献评述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1.4.1 可能的创新 | 第16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金融扶贫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2.1 金融扶贫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1.1 扶贫 | 第17-18页 |
2.1.2 金融扶贫 | 第18页 |
2.2 金融扶贫相关理论 | 第18-21页 |
2.2.1 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 第19页 |
2.2.2 农村金融市场论 | 第19-20页 |
2.2.3 不完全竞争市场论 | 第20-21页 |
2.3 简要评述 | 第21-23页 |
第三章 赤峰市金融扶贫发展历程与发展状况 | 第23-29页 |
3.1 赤峰市金融扶贫发展历程 | 第23-24页 |
3.2 赤峰市金融扶贫具体实践 | 第24-26页 |
3.2.1 赤峰市人民银行牵头助推金融扶贫 | 第24-25页 |
3.2.2 金融机构集中发力创新金融扶贫产品 | 第25-26页 |
3.3 赤峰市金融扶贫工作成效 | 第26-27页 |
3.3.1 搭建盟市级平台,对产业化扶贫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与管理 | 第26-27页 |
3.3.2 金融扶贫项目种类丰富,贷款规模取得新突破 | 第27页 |
3.3.3 利用金融扶贫贷款,发展多项产业 | 第27页 |
3.3.4 开展金融专业培训,增强致富意识 | 第2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四章 赤峰市金融扶贫项目案例分析 | 第29-39页 |
4.1 金穗富农贷项目 | 第29-32页 |
4.1.1 金穗富农贷项目的操作流程 | 第29-30页 |
4.1.2 金穗富农贷项目的运行特点 | 第30-32页 |
4.1.3 金穗富农贷项目的实施效果 | 第32页 |
4.2 村级发展扶贫互助资金项目 | 第32-35页 |
4.2.1 村级发展扶贫互助资金项目的操作流程 | 第33页 |
4.2.2 村级发展扶贫互助资金项目的运行特点 | 第33-35页 |
4.2.3 村级发展扶贫互助资金项目的实施效果 | 第35页 |
4.3 两个项目的运行机制及政策传导机制分析 | 第35-37页 |
4.3.1 两个项目的运行机制分析 | 第35-36页 |
4.3.2 两个项目促进贫困户增收的政策传导机制 | 第36-3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五章 赤峰市金融扶贫益贫效果实证研究 | 第39-49页 |
5.1 数据来源 | 第39页 |
5.2 模型设定 | 第39-42页 |
5.2.1 分位数回归的基本原理 | 第39-40页 |
5.2.2 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模型的构建 | 第40-41页 |
5.2.3 面板数据模型的构建 | 第41-42页 |
5.2.4 变量设定 | 第42页 |
5.3 金融扶贫益贫效果的估计结果 | 第42-47页 |
5.3.1 面板数据模型估计结果 | 第42-44页 |
5.3.2 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估计结果 | 第44-46页 |
5.3.3 两种方法的比较分析 | 第46-4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六章 政策建议与展望 | 第49-53页 |
6.1 金融扶贫对策建议 | 第49-51页 |
6.1.1 增加贷款额度,加快农村金融体系建设 | 第49页 |
6.1.2 重视宣传教育,提高人口科学文化水平 | 第49-50页 |
6.1.3 进行持续推广,扩大金融扶贫覆盖范围 | 第50-51页 |
6.1.4 调动市场主体,建立风险分担补偿机制 | 第51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