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一、股东新股优先认购权侵权的一般分析 | 第10-19页 |
| (一) 股东新股优先认购权基础分析 | 第10-15页 |
| (二) 对股东新股优先认购权进行侵权救济的必要性 | 第15-19页 |
| 二、实践中侵害股东新股优先认购权的具体表现 | 第19-22页 |
| (一) 利用股东会决议程序瑕疵侵害股东新股优先认购权 | 第19页 |
| (二) 利用股东会决议内容瑕疵侵害股东新股优先认购权 | 第19-20页 |
| (三) 执行股东决议过程中侵犯新股优先认购权 | 第20-22页 |
| 三、股东新股优先认购权侵权责任的认定 | 第22-31页 |
| (一) 存在侵害股东新股优先认购权的行为 | 第22-26页 |
| (二) 存在侵害股东新股优先认购权的损害结果 | 第26页 |
| (三) 侵害股东新股优先认购权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因果关系 | 第26-29页 |
| (四) 认定侵权责任归责原则 | 第29-31页 |
| 四、股东新股优先认购权侵权责任的承担 | 第31-36页 |
| (一) 请求停止新股的发行 | 第31-33页 |
| (二) 请求法院判决公司股东会重新做出决议赋予其优先认购权 | 第33页 |
| (三) 向法院请求侵权人承担损害赔偿 | 第33-34页 |
| (四) 引入异议股东股权收买请求权机制 | 第34-36页 |
| 五、侵权法律救济途径与其他法律救济途径的衔接 | 第36-40页 |
| (一) 提起新股发行决议无效或撤销之诉 | 第36页 |
| (二) 向法院提起新股发行决议不成立之诉 | 第36-37页 |
| (三) 股东新股优先认购权救济途径的衔接问题 | 第37-40页 |
| 结语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