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解放区报告文学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2页 | 
| ·研究状况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抗战时期解放区报告文学创作 | 第12-17页 | 
| ·抗战时期解放区报告文学的繁荣原因 | 第12-14页 | 
| ·抗战时期解放区报告文学的创作实绩 | 第14-17页 | 
| ·抗战时期解放区成立的进步文艺团体 | 第14-15页 | 
| ·作家创作 | 第15-16页 | 
| ·群众创作 | 第16-17页 | 
| 第三章 抗战时期解放区报告文学思想意蕴 | 第17-34页 | 
| ·控诉日寇暴行,动员抗日救亡 | 第17-22页 | 
| ·从五四启蒙到新启蒙主义 | 第17-20页 | 
| ·真实反映战争的残酷与人民的抗争 | 第20-22页 | 
| ·宣传民主建设,弘扬爱国主义 | 第22-25页 | 
| ·民主思想的宣传 | 第22-24页 | 
| ·高扬爱国主义 | 第24-25页 | 
| ·推翻封建等级制度,宣传平等理想 | 第25-32页 | 
| ·人民政治权利平等 | 第26-27页 | 
| ·官兵平等 | 第27-28页 | 
| ·男女平等 | 第28-30页 | 
| ·以民族平等为基础,构建民族心理 | 第30-32页 | 
| ·以农民为主人公,展现成长的心理历程 | 第32-34页 | 
| 第四章 抗战时期解放区报告文学艺术特色 | 第34-40页 | 
| ·艺术形式的大众化 | 第34-37页 | 
| ·作家创作的大众化 | 第35-36页 | 
| ·农民的创作 | 第36-37页 | 
| ·独具特色的语言 | 第37-39页 | 
| ·浓郁的抒情氛围 | 第39-40页 | 
| 第五章 抗战时期报告文学的成就与局限 | 第40-47页 | 
| ·抗战时期报告文学的成就 | 第40-44页 | 
| ·深化现实主义传统,真实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社会 | 第40-42页 | 
| ·促进报告文学本身的发展 | 第42-43页 | 
| ·实现了描写主体由事到人的转变 | 第43-44页 | 
| ·不足之处 | 第44-47页 | 
| ·过于重视作品的政治性,导致艺术性的减弱 | 第44-45页 | 
| ·过于注重歌颂而忽视了报告文学的批判功能 | 第45页 | 
| ·文学独立性的丧失 | 第45-47页 | 
| 结语 | 第47-48页 | 
| 参考书目 | 第48-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