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9-11页 |
1.2.1 氮形态及分布特征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1.2.2 磷形态及分布特征研究进展 | 第10页 |
1.2.3 沉积物-水界面氮磷迁移释放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1 水-沉积物体系中氮磷污染状况及空间分布特征 | 第11页 |
1.3.2 氮磷污染状况评价及来源分析 | 第11页 |
1.3.3 氮磷的迁移特征及潜在释放风险 | 第11-12页 |
1.4 技术路线图 | 第12-13页 |
第2章 样品的采集和分析方法 | 第13-17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3页 |
2.2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第13-14页 |
2.3 样品的分析测定方法 | 第14-15页 |
2.3.1 水体及间隙水测定方法 | 第14页 |
2.3.2 沉积物测定方法 | 第14-15页 |
2.4 历史数据的收集 | 第15-16页 |
2.5 数据处理 | 第16-17页 |
第3章 水环境历史变化及现状 | 第17-23页 |
3.1 水环境因子演变动态 | 第17-21页 |
3.1.1 潘家口与大黑汀水库整体比较 | 第17-19页 |
3.1.2 潘大水库水环境因子的空间演变趋势 | 第19-21页 |
3.2 水环境因子现状格局 | 第21-22页 |
3.3 小结 | 第22-23页 |
第4章 沉积物氮磷的空间分布及来源分析 | 第23-33页 |
4.1 空间分布 | 第23-27页 |
4.1.1 氮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 第23-24页 |
4.1.2 磷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 第24-26页 |
4.1.3 有机质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 第26-27页 |
4.2 氮磷污染状况评价 | 第27-29页 |
4.2.1 评价方法 | 第27页 |
4.2.2 评价结果 | 第27-28页 |
4.2.3 与国内其他湖库对比 | 第28-29页 |
4.3 来源分析 | 第29-32页 |
4.3.1 表层沉积物C/N | 第29页 |
4.3.2 氮、磷与有机质相关性分析 | 第29-30页 |
4.3.3 有机质来源 | 第30页 |
4.3.4 氮污染来源 | 第30-31页 |
4.3.5 磷污染来源 | 第31-32页 |
4.4 小结 | 第32-33页 |
第5章 沉积物氮磷迁移特征及潜在风险 | 第33-37页 |
5.1 沉积物氮磷释放通量研究 | 第33-35页 |
5.1.1 释放通量计算方法 | 第33页 |
5.1.2 沉积物氮磷释放通量 | 第33-35页 |
5.2 沉积物氮磷释放潜在风险 | 第35-36页 |
5.3 小结 | 第36-3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7-39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37-38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