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地区的水环境与乡村社会研究(1840-1937)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9-17页 |
第1章 白洋淀地区的自然环境与行政设置沿革 | 第17-23页 |
1.1 白洋淀的流域范围 | 第17-19页 |
1.2 白洋淀地区的自然环境状况 | 第19-20页 |
1.3 白洋淀地区的行政设置沿革 | 第20-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第2章 水环境变化与村落兴衰 | 第23-37页 |
2.1 水环境与村落状况 | 第23-31页 |
2.1.1 清前中期的洪涝灾害与村落状况 | 第23-27页 |
2.1.2 清后期至民国的水文环境与村落状况 | 第27-31页 |
2.2 水环境下的多样性生产方式 | 第31-35页 |
2.2.1 种植业 | 第31-33页 |
2.2.2 熬煮硝盐 | 第33-34页 |
2.2.3 编苇织蓆与捕鱼养虾 | 第34-35页 |
2.2.4 其它方式 | 第35页 |
小结 | 第35-37页 |
第3章 乡村社会与经贸往来 | 第37-50页 |
3.1 物资的输入与输出 | 第37-39页 |
3.1.1 生活物资的输入 | 第37-38页 |
3.1.2 淀区特产的外销 | 第38-39页 |
3.2 区域贸易发展诸因素分析 | 第39-44页 |
3.2.1 便利的水运 | 第39-41页 |
3.2.2 陆路运输的发展 | 第41-42页 |
3.2.3 河道治理与航运发展 | 第42-43页 |
3.2.4 规范市场秩序的相关法规 | 第43-44页 |
3.3 经贸往来促进淀区乡村社会发展 | 第44-49页 |
3.3.1 经济作物的提倡与推广 | 第44-47页 |
3.3.2 码头集镇的兴盛与市镇的繁荣 | 第47-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水环境变迁下的乡村纠纷与治理 | 第50-75页 |
4.1 淀区治水阻碍因素及其引发的矛盾纠纷 | 第50-59页 |
4.1.1 河淀治理阻碍因素 | 第50-53页 |
4.1.2 淀区治水矛盾纠纷 | 第53-55页 |
4.1.3 河淀治理过程中的官、绅、民 | 第55-59页 |
4.2 河淀淤地纷争 | 第59-74页 |
4.2.1 淤地成因及现状 | 第59-62页 |
4.2.2 政府对淤地应对政策的演变 | 第62-67页 |
4.2.3 白洋淀淤地纷争及其解决措施 | 第67-74页 |
小结 | 第74-75页 |
结语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