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绪论 | 第9-13页 |
| 一、选题缘由 | 第9页 |
| 二、选题意义及其价值 | 第9-10页 |
| 三、中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1页 |
| 五、创新之处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入仕前的秦观与北宋党争 | 第13-28页 |
| 第一节 北宋新旧党争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 第13-16页 |
| 第二节 秦观入仕前的交游及王安石新法对其影响 | 第16-28页 |
| 第二章 入仕后秦观与北宋党争 | 第28-37页 |
| 第一节 秦观与元佑蜀洛党争 | 第28-34页 |
| 第二节 秦观与宋哲宗亲政后的新旧党争 | 第34-37页 |
| 第三章 秦观深陷北宋党争的原因 | 第37-48页 |
| 第一节 苏轼对秦观的影响 | 第38-41页 |
| 第二节 秦观对功名的过分执着 | 第41-44页 |
| 第三节 秦观脆弱多感的性格 | 第44-48页 |
| 第四章 北宋党争与秦观词作风格变化 | 第48-62页 |
| 第一节 秦观各时期的词创作 | 第48-51页 |
| 第二节 秦观被贬前的词作风格变化 | 第51-56页 |
| 第三节 秦观被贬后的词作风格变化 | 第56-62页 |
| 结语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