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1章 实验研究 | 第13-41页 |
1.1 材料与方法 | 第13-18页 |
1.1.1 实验动物 | 第13页 |
1.1.2 材料与设备 | 第13-18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18-26页 |
1.2.1 实验动物分组和抑郁大鼠实验模型制备 | 第18-19页 |
1.2.2 行为学检测 | 第19-20页 |
1.2.3 组织学标本制备及相应染色方法 | 第20-21页 |
1.2.4 透射电镜标本制作 | 第21-22页 |
1.2.5 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大鼠海马pMAP-2 和p-Tau蛋白的共定位 | 第22-23页 |
1.2.6 免疫印迹法检测p-MAP2和p-Tau蛋白表达水平 | 第23-25页 |
1.2.7 统计方法 | 第25-26页 |
1.3 结果 | 第26-32页 |
1.3.1 行为学检测结果 | 第26-27页 |
1.3.2 尼氏染色结果 | 第27-28页 |
1.3.3 电镜下海马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 | 第28页 |
1.3.4 免疫荧光共定位检测结果 | 第28-30页 |
1.3.5 Western blot结果 | 第30-32页 |
1.4 讨论 | 第32-37页 |
1.4.1 动物模型的评价 | 第33-34页 |
1.4.2 抑郁症海马神经元改变 | 第34-35页 |
1.4.3 抑郁症与细胞骨架 | 第35-36页 |
1.4.4 抑郁症与磷酸化微管蛋白MAP-2 和磷酸化Tau蛋白 | 第36-37页 |
1.5 小结 | 第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第2章 综述 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 第41-54页 |
2.1 临床特征 | 第41-43页 |
2.2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 第43-45页 |
2.3 抑郁症动物模型 | 第45-47页 |
2.4 抑郁症诊疗进展 | 第47-48页 |
2.5 抑郁症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导师简介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5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