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制药工业论文

化学改性甘草废渣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和染料分子吸附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中英文缩略词表第9-14页
前言第14-16页
第一章 实验部分第16-23页
    材料与方法第16-23页
        1.实验材料第16-17页
            1.1 实验原料与试剂第16-17页
            1.2 实验仪器第17页
        2.实验方法第17-23页
            2.1 吸附剂的制备第17页
            2.2 分析检验及产物表征实验方法第17-20页
            2.3 吸附实验方法第20-23页
第二章 硫酸改性甘草废渣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金属离子及染料的吸附研究第23-44页
    引言第23页
    结果与讨论第23-43页
        1.硫酸改性甘草废渣吸附剂的制备及条件优化第23-29页
            1.1 甘草废渣吸附剂的制备第23页
            1.2 硫酸改性甘草废渣吸附剂的条件优化第23-29页
        2 硫酸改性甘草废渣吸附剂的表征第29-31页
            2.1 扫描电镜第29页
            2.2 表面官能团第29-30页
            2.3 红外光谱分析第30-31页
            2.4 比表面积第31页
        3. SGR对Pb~(2+)、Cd~(2+)、Zn~(2+)和Ni~(2+)的吸附行为第31-37页
            3.1 溶液初始pH值对吸附的影响第31-32页
            3.2 吸附动力学第32-33页
            3.3 投加量对吸附的影响第33-34页
            3.4 吸附等温线第34-36页
            3.5 解吸再生实验第36-37页
        4. SGR对结晶紫及甲基橙的吸附行为第37-43页
            4.1 溶液初始pH值的影响第37-38页
            4.2 投加量的影响第38-39页
            4.3 吸附动力学第39-40页
            4.4 吸附等温线第40-43页
    结论第43-44页
第三章 KOH改性甘草废渣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金属离子和染料的吸附研究第44-64页
    引言第44页
    结果与讨论第44-62页
        1.KOH改性甘草废渣活性炭的制备及条件优化第44-48页
            1.1 甘草废渣活性炭的制备方法第44页
            1.2 KOH改性甘草废渣活性炭的条件优化第44-48页
        2.KOH改性甘草废渣活性炭的表征第48-52页
            2.1 扫描电镜第48-49页
            2.2 CAC的物理性质第49页
            2.3 XRD分析第49-50页
            2.4 FIRT分析第50-51页
            2.5 表面官能团的测定第51-52页
        3.CAC对Pb~(2+)、Cd~(2+)、Zn~(2+)和Ni~(2+)的吸附行为第52-57页
            3.1 溶液初始pH值对吸附的影响第52-53页
            3.2 吸附动力学第53-54页
            3.3 投加量对吸附的影响第54-55页
            3.4 吸附等温线第55-56页
            3.5 解吸再生实验第56-57页
        4.CAC对结晶紫和甲基橙的吸附行为第57-62页
            4.1 溶液pH值对吸附的影响第57-58页
            4.2 吸附动力学第58-59页
            4.3 投加量对吸附的影响第59-60页
            4.4 吸附等温线第60-62页
    结论第62-64页
第四章 H_3PO_4 改性甘草废渣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金属离子和染料的吸附研究第64-84页
    引言第64页
    材料与方法第64-81页
        1. H_3PO_4 改性甘草废渣活性炭的制备及条件优化第64-68页
            1.1 H_3PO_4 改性甘草废渣活性炭的制备方法第64-65页
            1.2 H_3PO_4 改性甘草废渣活性炭的条件优化第65-68页
        2. H_3PO_4 改性甘草废渣活性炭的表征第68-71页
            2.1 扫描电镜第68页
            2.2 PAC的物理性质第68-69页
            2.3 XRD分析第69-70页
            2.4 FIRT分析第70-71页
            2.5 表面官能团第71页
        3. PAC对Pb~(2+)、Cd~(2+)、Zn~(2+)和Ni~(2+)的吸附行为第71-77页
            3.1 溶液初始pH值对吸附的影响第71-72页
            3.2 吸附动力学第72-73页
            3.3 投加量对吸附的影响第73-74页
            3.4 吸附等温线第74-76页
            3.5 解吸再生实验第76-77页
        4. PAC对结晶紫和甲基橙的吸附行为第77-81页
            4.1 溶液初始pH值对吸附的影响第77-78页
            4.2 吸附动力学第78-79页
            4.3 投加量对吸附的影响第79-80页
            4.4 吸附等温线第80-81页
    结论第81-84页
第五章 展望第84-86页
    1.研究中的不足之处第84页
    2.展望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2页
文献综述第92-108页
    1.废水污染第92-97页
    2. 吸附法概述第97-98页
    3. 吸附剂的分类及进展第98-99页
    4. 中药渣资源状况及应用现状第99-104页
    综述参考文献第104-108页
致谢第108-109页
论文发表情况第109-110页
作者简介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外充液换热管流体诱导振动双向流固耦合作用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
下一篇:溶剂热法制备纳米氧化钨(W18O49)及其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