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1.2 无创血压测量方法及现状 | 第10-14页 |
| 1.2.1 间歇式血压测量 | 第10页 |
| 1.2.2 连续血压测量 | 第10-14页 |
| 1.3 小结 | 第14-15页 |
| 2 基于脉搏波传导时间测量血压的相关原理 | 第15-21页 |
| 2.1 脉搏波的产生及波形分析 | 第15-17页 |
| 2.1.1 脉搏波的产生 | 第15页 |
| 2.1.2 波形分析 | 第15-17页 |
| 2.1.3 噪声及干扰 | 第17页 |
| 2.2 脉搏波传导时间与血压的关系 | 第17-20页 |
| 2.2.1 血管腔内的模型 | 第17-18页 |
| 2.2.2 脉搏波传导时间的测量 | 第18-19页 |
| 2.2.3 影响脉搏波传导时间的因素 | 第19-20页 |
| 2.3 小结 | 第20-21页 |
| 3 系统硬件设计 | 第21-37页 |
| 3.1 硬件总体方案 | 第21页 |
| 3.2 开发应用软件简介 | 第21-25页 |
| 3.2.1 Multisim | 第21页 |
| 3.2.2 IAR Embedded Workbench | 第21-24页 |
| 3.2.3 Altium Designer | 第24-25页 |
| 3.3 单元硬件电路设计 | 第25-35页 |
| 3.3.1 电源管理电路 | 第25-27页 |
| 3.3.2 脉搏传感器选择 | 第27-29页 |
| 3.3.3 滤波电路 | 第29-31页 |
| 3.3.4 加法放大电路 | 第31-32页 |
| 3.3.5 主控处理电路 | 第32-33页 |
| 3.3.6 串行数据通讯电路 | 第33-35页 |
| 3.4 小结 | 第35-37页 |
| 4 系统软件设计 | 第37-55页 |
| 4.1 软件总体方案 | 第37页 |
| 4.2 下位机软件设计 | 第37-38页 |
| 4.3 PWTT的计算 | 第38-46页 |
| 4.3.1 脉搏波信号预处理 | 第38-41页 |
| 4.3.2 特征点识别 | 第41-46页 |
| 4.4 基于PWTT计算血压模型 | 第46页 |
| 4.5 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46-54页 |
| 4.5.1 GUI Qt设计说明 | 第46-48页 |
| 4.5.2 各界面功能介绍 | 第48-51页 |
| 4.5.3 系统总体测试 | 第51-54页 |
| 4.6 小结 | 第54-55页 |
| 5 实验模型建立 | 第55-69页 |
| 5.1 基于肱动脉与桡动脉处PWTT建模 | 第55-58页 |
| 5.2 指尖PPG与桡动脉处信号建模 | 第58-63页 |
| 5.3 指尖PPG与心电信号建模 | 第63-65页 |
| 5.4 心电与桡动脉处信号建模 | 第65-67页 |
| 5.5 小结 | 第67-69页 |
| 6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9-75页 |
| 6.1 实验设备 | 第69页 |
| 6.2 实验设计 | 第69页 |
| 6.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9-75页 |
| 7 总结 | 第75-77页 |
| 致谢 | 第77-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 附录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