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7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2 研究思路 | 第10-11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3.1 国内研究 | 第11-12页 |
1.3.2 国外研究 | 第12-13页 |
1.3.3 研究评析 | 第13页 |
1.4 相关概念及本文所使用的理论、方法 | 第13-14页 |
1.4.1 关于早期的界定 | 第13页 |
1.4.2 文化的概念 | 第13-14页 |
1.4.3 历史唯物主义文化理论的观点和方法 | 第14页 |
1.5 文章结构安排 | 第14-17页 |
第2章 似曾相识的契合: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基础 | 第17-21页 |
2.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契合的可能性 | 第17-18页 |
2.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契合的表现 | 第18-21页 |
2.2.1 在思维方式上的契合 | 第18页 |
2.2.2 在人生价值上的契合 | 第18-19页 |
2.2.3 在社会理想上的契合 | 第19-21页 |
第3章 历经挑战的整合: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历程 | 第21-33页 |
3.1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开端——文化危机全面爆发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接受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文化空间 | 第21-23页 |
3.2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深化——与非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论争进一步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的思路 | 第23-28页 |
3.2.1 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 第24-26页 |
3.2.2 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 | 第26-28页 |
3.3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立足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有效整合 | 第28-33页 |
3.3.1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实现整合的首要前提:对中国传统文化持有科学态度 | 第28-30页 |
3.3.2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效整合的途径 | 第30-33页 |
第4章 必须正视的差异: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解接受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的理论局限及其文化根源 | 第33-41页 |
4.1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民主问题的理解偏差与传统文化中民主意识的缺乏 | 第33-36页 |
4.2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解接受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的教条主义倾向与传统哲学中经学方法的弊病 | 第36-37页 |
4.3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解接受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的伦理化倾向与儒家道德理想主义的影响 | 第37-38页 |
4.4 造成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解接受马克思主义过程中产生理论局限的历史文化根源 | 第38-41页 |
第5章 批判继承的方法: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解接受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经验与启示 | 第41-45页 |
5.1 要用包容的态度面对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的发展 | 第41-42页 |
5.2 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 | 第42-43页 |
5.3 要对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总结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