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20页 |
·纳米复合材料 | 第9-12页 |
·纳米复合材料的定义 | 第10页 |
·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 | 第10页 |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0-12页 |
·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 | 第12页 |
·荧光纳米材料 | 第12-13页 |
·荧光的产生 | 第12-13页 |
·发光机理 | 第13页 |
·荧光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 第13页 |
·核壳纳米材料 | 第13-16页 |
·核壳材料的简介 | 第13-14页 |
·核壳型纳米材料 | 第14页 |
·常见核壳粒子的制备手段 | 第14-16页 |
·光催化剂 | 第16-18页 |
·光催化的概念 | 第17页 |
·光催化面临的问题 | 第17页 |
·光催化的特性 | 第17-18页 |
·光催化研究的意义 | 第18页 |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及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页 |
·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不同氧化物核壳结构的荧光性质 | 第20-32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20-21页 |
·主要试剂 | 第20-21页 |
·主要仪器 | 第21页 |
·实验部分 | 第21-22页 |
·聚苯乙烯(PS)/二氧化硅/氧化铕(或氧化锰)的制备 | 第21页 |
·氧化锌/二氧化硅/氧化铕(或氧化锰)的制备 | 第21-22页 |
·氧化钇/二氧化硅/氧化铕(或氧化锰)的制备 | 第2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2-31页 |
·六种核壳结构氧化物的形貌及粒径分布 | 第22-27页 |
·六种核壳结构氧化物的荧光光谱分析 | 第27-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不同金属掺杂的二氧化硅微球的荧光性质及其调控 | 第32-37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32-33页 |
·主要试剂 | 第32-33页 |
·主要仪器 | 第33页 |
·实验部分 | 第3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6页 |
·不同金属掺杂的二氧化硅的XRD 表征 | 第33-34页 |
·不同金属掺杂的二氧化硅的SEM 表征 | 第34页 |
·不同金属掺杂的二氧化硅的荧光光谱 | 第34-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氧化钇的荧光性质及其光催化作用 | 第37-44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37-38页 |
·主要试剂 | 第37-38页 |
·主要仪器 | 第38页 |
·实验部分 | 第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3页 |
·氧化钇的XRD 表征 | 第38-39页 |
·氧化钇的SEM 表征 | 第39-40页 |
·氧化钇的荧光光谱分析 | 第40-41页 |
·不同煅烧温度氧化钇的荧光强弱的比较 | 第41页 |
·不同荧光氧化钇的光催化性能比较 | 第41-42页 |
·氧化钇的X 射线光电子能谱及机理的讨论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金属银纳米颗粒与不同阴离子的银盐复合光催化剂的设计及其光催化能力的调控 | 第44-53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44-45页 |
·主要试剂 | 第44页 |
·主要仪器 | 第44-45页 |
·实验部分 | 第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2页 |
·金属银纳米颗粒与不同阴离子银盐复合物的XRD 表征 | 第45-46页 |
·金属银纳米颗粒与不同阴离子银盐复合物的SEM 表征 | 第46页 |
·金属银纳米颗粒与不同阴离子银盐复合物的紫外可见光光谱 | 第46-47页 |
·金属银纳米颗粒与不同阴离子银盐复合物的光催化活性的比较 | 第47-49页 |
·金属银纳米颗粒与不同阴离子银盐复合物降解甲基橙的线性关系 | 第49-50页 |
·金属银纳米颗粒与不同阴离子银盐复合物的光催化剂与N-掺杂的TiO_2光催化效果的对比和 Ag@Ag_4SiW_(12)O_(40)使用的重复性 | 第50-51页 |
·金属银纳米颗粒与不同阴离子的银盐复合物的动力学方程 | 第51-52页 |
·金属银纳米颗粒与不同阴离子银盐复合的光催化机理 | 第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