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微电网热电联产技术发展现状 | 第9-13页 |
1.3 微电网容量优化配置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微电网最优经济运行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2 含热泵的热电联产型微电网运行策略 | 第18-31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热电联产型微电网系统模型 | 第18-23页 |
2.2.1 微源出力模型 | 第19-22页 |
2.2.2 时序电负荷与冷热负荷模型 | 第22-23页 |
2.3 引入热泵对热电联产型微电网的影响 | 第23-26页 |
2.3.1 热泵的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 | 第23-25页 |
2.3.2 热泵在热电联产型微电网中的作用 | 第25-26页 |
2.4 含热泵的热电联产型微电网运行策略 | 第26-30页 |
2.4.1 微电网运行策略遵循的准则 | 第26-27页 |
2.4.2 热泵对微电网运行策略的影响 | 第27-28页 |
2.4.3 含热泵的热电联产型微电网分季运行策略 | 第28-30页 |
2.5 小结 | 第30-31页 |
3 含热泵的热电联产型微电网容量优化配置 | 第31-47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热泵对微电网配置经济性的影响 | 第31-32页 |
3.3 含热泵的热电联产型微电网容量优化配置模型 | 第32-35页 |
3.3.1 目标函数 | 第32-33页 |
3.3.2 约束条件 | 第33-35页 |
3.4 含热泵的热电联产型微电网容量优化配置求解方法 | 第35-39页 |
3.4.1 微源数量的染色体编码 | 第36页 |
3.4.2 含可靠性罚函数的适应值函数 | 第36页 |
3.4.3 遗传算子 | 第36-38页 |
3.4.4 基于遗传算法的求解步骤 | 第38-39页 |
3.5 算例分析 | 第39-46页 |
3.5.1 待规划的孤立热电联产型微电网参数设置 | 第39-44页 |
3.5.2 无热泵的热电联产型微电网规划算例分析 | 第44-45页 |
3.5.3 引入热泵后的热电联产型微电网规划算例分析 | 第45-46页 |
3.6 小结 | 第46-47页 |
4 含热泵的热电联产型微电网最优经济运行 | 第47-60页 |
4.1 引言 | 第47页 |
4.2 含热泵的热电联产型微电网最优经济运行模型 | 第47-49页 |
4.2.1 目标函数 | 第47-48页 |
4.2.2 约束条件 | 第48-49页 |
4.3 含热泵的热电联产型微电网最优经济运行求解方法 | 第49-52页 |
4.3.1 混合变异粒子群算法的原理 | 第50-51页 |
4.3.2 基于混合变异粒子群算法的求解步骤 | 第51-52页 |
4.4 算例分析 | 第52-57页 |
4.4.1 孤立热电联产型微电网参数设置 | 第52-54页 |
4.4.2 无热泵的热电联产型微电网运行算例分析 | 第54-55页 |
4.4.3 引入热泵后的热电联产型微电网运行算例分析 | 第55-57页 |
4.5 热泵能效系数对微电网经济性的影响 | 第57页 |
4.6 季节变化对热泵适用性的影响 | 第57-59页 |
4.7 小结 | 第59-60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5.1 结论 | 第60-61页 |
5.2 展望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附录 | 第68页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8页 |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8页 |
C.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