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骨伤科论文--骨折论文

基于过伸位CT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分型和术式选择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9-12页
引言第12-14页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第14-24页
    1.1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流行病学第14页
    1.2 国内外OVCFs治疗研究的进展第14-20页
        1.2.1 骨质疏松骨折的危险因素第14-15页
        1.2.2 骨质疏松骨折的分型第15页
        1.2.3 OVCFs的诊断第15-16页
        1.2.4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保守治疗第16-19页
        1.2.5 椎体强化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第19-20页
    1.3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医研究进展第20-22页
        1.3.1 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候要素研究概述第20-21页
        1.3.2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研究进展第21-22页
    1.4 PVA治疗OVCFs的过程中面临的争议问题第22-24页
第二部分 PVA术治疗疼痛性OVCFS相关临床结果的META分析第24-38页
    2.1 资料与方法第24-25页
        2.1.1 检索方法第24页
        2.1.2 纳入标准第24页
        2.1.3 评价指标第24-25页
        2.1.4 数据提取第25页
        2.1.5 统计分析方法第25页
    2.2 结果第25-34页
        2.2.1 疼痛的缓解(PVA vs保守治疗)第28-29页
        2.2.2 mRDQ评分(PVA vs保守治疗)第29-30页
        2.2.3 EQ-5D评分(PVA vs保守治疗)第30页
        2.2.4 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发生率(PVA vs保守治疗)第30-31页
        2.2.5 术后伤椎局部后凸的比较(PVP vs PKP)第31-32页
        2.2.6 术后伤椎椎体高度的比较(PVP vs PKP)第32页
        2.2.7 骨水泥渗漏的比较(PVP vs PKP)第32-33页
        2.2.8 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比较(PVP vs PKP)第33-34页
    2.3 讨论第34-37页
        2.3.1 椎体强化术治疗OVCFs的疗效分析第34页
        2.3.2 邻近节段再发椎体骨折第34-35页
        2.3.3 PVP与PKP复位能力的比较第35页
        2.3.4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争议文献的评价第35-36页
        2.3.5 PVP与PKP骨水泥渗漏的比较第36-37页
        2.3.6 本研究的局限性第37页
    2.4 结论第37-38页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第38-55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8-43页
        3.1.1 临床资料第38页
        3.1.2 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第38页
        3.1.3 分组方法第38-40页
        3.1.4 检查、手术方法第40-42页
        3.1.5 手术器械及骨水泥第42页
        3.1.6 观察指标第42-43页
        3.1.7 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的确定第43页
        3.1.8 统计学方法第43页
    3.2 结果第43-48页
        3.2.1 分组情况第43-44页
        3.2.2 再骨折情况第44页
        3.2.3 术后疼痛改善第44-45页
        3.2.4 术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改善第45页
        3.2.5 中医证型分布第45页
        3.2.6 椎体高度的改善第45-46页
        3.2.7 骨水泥渗漏第46-47页
        3.2.8 影响患椎复位的因素第47-48页
        3.2.9 患椎骨折形态的相关因素分析第48页
    3.3 讨论第48-54页
        3.3.1 古代医家治疗胸腰椎骨折整幅方法的研究第48-49页
        3.3.2 OVCFs的临床特点及过伸复位的意义第49页
        3.3.3 PVP术与PKP术复位OVCFs患椎能力的比较第49-50页
        3.3.4 基于过伸位CT的OVCFs分型标准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价值第50-52页
        3.3.5 OVCFs与中医证型第52-53页
        3.3.6 PVA术的并发症第53-54页
        3.3.7 尚待解决的问题第54页
    3.4 结论第54-55页
结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71页
附录第71-79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参与课题及获奖情况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详细摘要第81-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因素、中医证候及治疗方案研究
下一篇:环跳穴及坐骨点埋线结合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