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1 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 第10页 |
1.1.2 国内早教机构的机遇与挑战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4 研究方法及内容框架 | 第16-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2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7-19页 |
第2章 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下的早教中心解析 | 第19-36页 |
2.1 蒙台梭利教育体系解析 | 第19-24页 |
2.1.1 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2.1.2 蒙台梭利教育体系教育观 | 第20-22页 |
2.1.3 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的本土化 | 第22-24页 |
2.2 国内外早教机构发展情况 | 第24-25页 |
2.2.1 国外早教机构的发展概述 | 第24页 |
2.2.2 国内早教机构的发展现状 | 第24-25页 |
2.3 早教中心特征解析 | 第25-29页 |
2.3.1 早教中心的概念界定 | 第25-26页 |
2.3.2 早教中心的功能意义 | 第26页 |
2.3.3 早教中心的课程解析 | 第26-29页 |
2.4 我国早教中心现状调查分析 | 第29-35页 |
2.4.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29-30页 |
2.4.2 调查对象的选取和发放 | 第30页 |
2.4.3 早教中心现存问题分析 | 第30-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下的早教中心空间环境解析和设计原则 | 第36-50页 |
3.1 早教中心使用人群特征解析 | 第36-40页 |
3.1.1 婴幼儿特征解析 | 第36页 |
3.1.2 家长行为心理特征解析 | 第36-40页 |
3.2 适应早教中心使用人群的空间环境分析 | 第40-45页 |
3.2.1 适应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空间环境分析 | 第40-44页 |
3.2.2 适应家长互动行为的空间环境分析 | 第44-45页 |
3.3 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下的早教中心设计原则 | 第45-49页 |
3.3.1 以婴幼儿为出发点的人本性原则 | 第45-47页 |
3.3.2 创设各类体验方式的游戏性原则 | 第47-48页 |
3.3.3 激发幼儿自主交往的开放性原则 | 第48页 |
3.3.4 促进情感维系认知的互动性原则 | 第48-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下的早教中心设计对策 | 第50-74页 |
4.1 应对“自由环境”的人本化设计 | 第50-62页 |
4.1.1 应对自由环境的安全化设计 | 第50-55页 |
4.1.2 适应性微气候物理环境设计 | 第55-62页 |
4.2 针对“吸收性心智”的体验式设计 | 第62-66页 |
4.2.1“触觉体验”的空间设计 | 第62-63页 |
4.2.2“视觉体验”的空间设计 | 第63-64页 |
4.2.3“操控体验”的空间设计 | 第64-66页 |
4.3 利于“混龄教育”的开放化设计 | 第66-69页 |
4.3.1 公共活动空间设置模式 | 第66-68页 |
4.3.2 复合公共活动空间设计 | 第68-69页 |
4.4 适应“亲子互动”的协调化设计 | 第69-73页 |
4.4.1 兼顾成人尺度的空间设计 | 第69-70页 |
4.4.2 看护和交往并济的空间设计 | 第70-71页 |
4.4.3 模糊界面的观察空间设计 | 第71-7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附录 调查问卷 | 第80-8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