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1 传统村落现状 | 第9-10页 |
1.1.2 风水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1.3.1 风水理论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传统村落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研究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1.4.1 传统村落 | 第14页 |
1.4.2 空间形态 | 第14-15页 |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5-17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6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第2章 晋西传统村落和风水的基础理论概述 | 第18-23页 |
2.1 晋西地区自然地理环境 | 第18-21页 |
2.1.1 地理位置与自然生态条件 | 第18-19页 |
2.1.2 晋西地区的古村镇的分布及类型 | 第19-21页 |
2.2 传统风水学理论概述 | 第21-22页 |
2.2.1 风水在我国历史上的发展 | 第21页 |
2.2.2 风水生态格局 | 第21-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基于风水视角的晋西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分析 | 第23-43页 |
3.1 村落空间形态的构成要素 | 第23-24页 |
3.1.1 外部空间形态 | 第23页 |
3.1.2 内部空间形态 | 第23-24页 |
3.2 外部空间形态的理想风水分析 | 第24-28页 |
3.2.1 村落选址的理想风水格局 | 第24-25页 |
3.2.2 外部空间形态的风水实例分析 | 第25-28页 |
3.3 内部空间形态的理想风水分析 | 第28-41页 |
3.3.1 内部空间形态的理想风水格局分析 | 第28-30页 |
3.3.2 内部空间形态的风水实例 | 第30-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基于风水视角的李家山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 | 第43-67页 |
4.1 李家山概况 | 第43页 |
4.2 李家山传统村落外部空间形态风水分析 | 第43-50页 |
4.2.1 山势 | 第44-46页 |
4.2.2 气候 | 第46-50页 |
4.3 李家山传统村落内部空间形态风水分析 | 第50-63页 |
4.3.1 李家山传统村落空间结构 | 第50-56页 |
4.3.2 李家山村落街巷空间 | 第56-60页 |
4.3.3 李家山村落宅院形态 | 第60-63页 |
4.4 李家山古村空间形态保护与建议 | 第63-65页 |
4.4.1 现状问题分析 | 第63-65页 |
4.4.2 保护与建议 | 第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5章 结语 | 第67-69页 |
5.1 风水对村落营建的启示 | 第67-68页 |
5.2 展望及未来研究方向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