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工程论文--深海工程、近海工程论文

海上风电Spar浮式基础运动特性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2 海上风电浮式基础研究进展第13-23页
        1.2.1 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概述第13-14页
        1.2.2 新型海上风电浮式基础结构形式研究进展第14-19页
        1.2.3 海上风电浮式基础运动特性研究进展第19-23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3-25页
第二章 海上风电 Cell Spar 浮式基础总体设计理念第25-31页
    2.1 海上风电 Cell Spar 浮式基础设计理念第25-26页
    2.2 海上风电 Cell Spar 浮式基础结构形式第26-27页
    2.3 海上风电 Cell Spar 浮式基础主要参数第27-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海上风电 Cell Spar 浮式基础运动响应三维频域分析第31-51页
    3.1 浮式基础运动响应研究频域理论基础第31-35页
        3.1.1 线性波理论第31-32页
        3.1.2 三维格林函数法第32-34页
        3.1.3 浮式基础运动方程第34-35页
    3.2 海上风电 Cell Spar 浮式基础运动特性频域分析第35-42页
        3.2.1 海上风电 Cell Spar 浮式基础水动力性能分析第35-39页
        3.2.2 Cell Spar 与经典 Spar 运动特性对比第39-42页
    3.3 结构参数对海上风电 Cell Spar 浮式基础运动特性影响第42-50页
        3.3.1 垂荡板性能对运动特性的影响第42-45页
        3.3.2 海域水深对运动特性的影响第45-47页
        3.3.3 结构重心位置对运动特性的影响第47-50页
    3.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海上风电 Cell Spar 浮式基础运动响应时域耦合分析第51-87页
    4.1 浮式基础运动响应研究时域理论基础第51-57页
        4.1.1 海上风电浮式基础耦合方法第51-52页
        4.1.2 环境载荷第52-54页
        4.1.3 系泊系统校核准则第54-57页
    4.2 海上风电 Cell Spar 系泊系统参数第57-59页
    4.3 海上风电 Cell Spar 浮式基础系泊系统特性研究第59-80页
        4.3.1 浮筒式悬链线系泊系统与传统悬链线系泊系统对比研究第59-63页
        4.3.2 不同海况下浮筒式悬链线锚链系泊性能第63-80页
    4.4 破损状态下海上风电 Cell Spar 浮式基础系泊系统特性研究第80-85页
    4.5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五章 基于 CFD 海上风电 Cell Spar 浮式基础动力响应分析第87-107页
    5.1 浮式基础粘性流数值模拟理论与方法第88-90页
        5.1.1 VOF 方法简介第88页
        5.1.2 控制方程第88-89页
        5.1.3 数值造波和消波方法第89-90页
    5.2 基于 VOF 方法的三维波浪数值水池技术实现及验证第90-93页
        5.2.1 数值模型建立与网格划分第90-91页
        5.2.2 三维波浪的数值水池可靠性验证第91-93页
    5.3 基于三维波浪数值水池技术的 Cell Spar 浮式基础运动特性研究第93-105页
        5.3.1 数值模型建立第93-94页
        5.3.2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第94-105页
    5.4 本章小结第105-107页
第六章 海上风电 Cell Spar 浮式基础垂荡运动特性研究第107-127页
    6.1 垂荡运动数值计算方法第108-110页
        6.1.1 研究方法第108页
        6.1.2 计算原理第108-110页
    6.2 垂荡板水动力数值计算第110-119页
        6.2.1 计算模型和网格划分第110-111页
        6.2.2 边界条件和求解方法第111-113页
        6.2.3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第113-119页
    6.3 海上风电 Cell Spar 浮式基础垂荡运动特性分析第119-125页
        6.3.1 数值模型建立第119-121页
        6.3.2 数值计算结果第121-125页
    6.4 本章小结第125-127页
结论第127-131页
    课题的总结与评价第127-129页
    课题的展望与设想第129-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3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6-137页
致谢第137-138页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第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浒苔对营养盐吸收特性及与赤潮藻竞争关系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陕西秦岭南北地区暴雨时空分布与暴雨灾害风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