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温肾通督方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

缩略语表第5-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前言第11-13页
文献综述第13-24页
    1. AS西医研究进展第13-19页
        1.1 流行病学研究第13页
        1.2 病因与发病机制第13-14页
        1.3 临床表现第14-16页
        1.4 实验室检查第16页
        1.5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CT、MRI第16页
        1.6 治疗第16-19页
    2. AS中医研究概况第19-24页
        2.1 病因病机第19-20页
        2.2 治疗方法第20-24页
资料与方法第24-32页
    1. 研究目的与观察指标第24页
        1.1 研究目的第24页
        1.2 观察指标第24页
    2. 实验总设计第24页
    3. 受试者的选择与退出第24-26页
        3.1 诊断标准第24-25页
        3.2 受试者入选标准第25页
        3.3 受试者排除标准第25-26页
        3.4 脱落病例标准第26页
        3.5 有效性指标第26页
    4. 研究药物第26-27页
    5. 研究方案第27页
    6. 观察指标记录第27-28页
        6.1 人口学资料第27页
        6.2 一般临床资料第27页
        6.3 诊断及排除性指标第27页
        6.4 安全性指标第27-28页
    7. 疗效判定第28-31页
        7.1 中医症候积分第28-29页
        7.2 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第29页
        7.3 西医有效性评价指标第29-31页
    8. 统计方法第31-32页
研究结果第32-36页
    1. 治疗前数据分析第32页
        1.1 两组年龄比较第32页
        1.2 两组性别比较(见表2)第32页
        1.3 两组病程分布情况比较及均值比较第32页
    2.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分析第32-33页
    3. 实验室检查分析第33页
    4. 患者疗效比较第33-34页
        4.1 治疗前后总体VAS比较和脊柱疼痛VAS比较第33-34页
        4.2 治疗前后BASDAI、BASFI比较第34页
    5. 临床效果第34-35页
    6. 安全性观察第35-36页
讨论第36-40页
    1. 导师治疗AS的观点第36页
    2. 中药现代药理与温肾通督方解第36-38页
        2.1 温肾通督方的药物组成及方解第36-37页
        2.2 单味药辩识与当代药理第37-38页
    3. 中医治疗的优势第38页
    4. 本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第38-40页
        4.1 本实验中医分型及治疗的加减第38-39页
        4.2 关于本实验结果的误差第39-40页
结论第40-41页
附录第41-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致谢第48-4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49-51页
个人简历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辰巳四物汤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周亚滨教授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用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