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39页 |
1.1 电镀的发展 | 第12-17页 |
1.1.1 早期电镀 | 第12-13页 |
1.1.2 合金电镀 | 第13-14页 |
1.1.3 复合电镀 | 第14-15页 |
1.1.4 脉冲电镀 | 第15-17页 |
1.2 镍钴合金电镀基本理论知识 | 第17-27页 |
1.2.1 镀液中的三种传递方式 | 第17-18页 |
1.2.2 影响镀液电导率的三原因 | 第18-19页 |
1.2.3 镀液的电流效率 | 第19-20页 |
1.2.4 电镀的极化现象 | 第20-22页 |
1.2.5 电镀的界面反应和结晶长大过程 | 第22-26页 |
1.2.6 合金电沉积的条件和实现共沉积的措施 | 第26-27页 |
1.3 各种因素对镍钴合金镀液的影响 | 第27-31页 |
1.3.1 镀液主要成分的影响 | 第27-29页 |
1.3.2 工艺条件的影响 | 第29-31页 |
1.4 国内外电镀的研究成果 | 第31-34页 |
1.5 脉冲电镀 | 第34-37页 |
1.5.1 脉冲电镀原理 | 第34-36页 |
1.5.2 脉冲电镀的参数 | 第36-37页 |
1.5.3 脉冲电镀与直流电镀的比较 | 第37页 |
1.6 镍钴合金镀层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37-38页 |
1.7 本论文的工作 | 第38-3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9-43页 |
2.1 主要仪器及实验药品 | 第39-40页 |
2.1.1 主要仪器 | 第39页 |
2.1.2 实验药品 | 第39-40页 |
2.2 电镀前准备 | 第40页 |
2.2.1 镀液成分及工艺参数 | 第40页 |
2.2.2 预处理 | 第40页 |
2.3 测试方法 | 第40-43页 |
2.3.1 内应力的测试 | 第40-41页 |
2.3.2 镀层含量成分的测定 | 第41页 |
2.3.3 SEM | 第41-42页 |
2.3.4 镀层的表面形貌 | 第42页 |
2.3.5 XRD | 第42页 |
2.3.6 耐磨性的测定 | 第42-43页 |
3 镍钴合金镀层内应力的研究 | 第43-49页 |
3.1 工艺条件的设计 | 第43-45页 |
3.2 脉冲频率对镍钴合金镀层的影响研究 | 第45-46页 |
3.3 电流密度对镍钴合金镀层的影响研究 | 第46-47页 |
3.4 镀液中CoSO_4·7H_20浓度对镍钴合金镀层的影响研究 | 第47-48页 |
3.5 小结 | 第48-49页 |
4 镍钴合金镀层的形貌和结构研究 | 第49-55页 |
4.1 镍钴合金镀层中钴含量的影响因素 | 第49-51页 |
4.1.1 脉冲频率对镍钴合金镀层钴含量的影响 | 第49页 |
4.1.2 镀液中钴比例对镍钻合金镀层钴含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4.1.3 电流密度对镍钴合金镀层钴含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4.2 相结构 | 第51-52页 |
4.3 镍钻合金镀层的表面形貌 | 第52-54页 |
4.4 小结 | 第54-55页 |
5 镍钴合金镀层的耐磨性研究 | 第55-66页 |
5.1 脉冲频率对镍钴合金镀层耐磨性的影响 | 第55-57页 |
5.2 占空比对镍钴合金镀层耐磨性的影响 | 第57-59页 |
5.3 平均电流密度对镍钻合金镀层耐磨性的影响 | 第59-61页 |
5.4 pH对镍钴合金镀层耐磨性的影响 | 第61-63页 |
5.5 硫酸钻质量浓度对镍钴合金镀层耐磨性的影响 | 第63-65页 |
5.6 小结 | 第65-6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结论 | 第66-67页 |
6.2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1-7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