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镓合金的制备及其产氢机制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铝镓合金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铝镓合金二元相图 | 第12-13页 |
1.2.2 铝镓合金水解产氢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2.3 铝镓浸润效应及其应用 | 第13-14页 |
1.3 金属界面浸润原理 | 第14-16页 |
1.4 铝镓合金活化机理研究 | 第16-17页 |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试验方案及分析方法 | 第19-25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9页 |
2.2 铝镓合金制备方法 | 第19-21页 |
2.2.1 铝基体的处理 | 第19-20页 |
2.2.2 浸润处理 | 第20页 |
2.2.3 固溶处理 | 第20-21页 |
2.3 分析与测试 | 第21-25页 |
2.3.1 金相组织观察 | 第21页 |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及能谱检测 | 第21-22页 |
2.3.3 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 | 第22页 |
2.3.4 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 | 第22-23页 |
2.3.5 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23页 |
2.3.6 温度影响试验 | 第23页 |
2.3.7 残余应力影响试验 | 第23页 |
2.3.8 水解产氢测试 | 第23-25页 |
第3章 金属镓浸润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 第25-39页 |
3.1 引言 | 第25页 |
3.2 铝镓合金形貌观察 | 第25-26页 |
3.3 浸润机理与讨论 | 第26-28页 |
3.3.1 自发浸润条件 | 第26-27页 |
3.3.2 浸润动力学 | 第27-28页 |
3.4 微观结构对于浸润结果的影响 | 第28-35页 |
3.4.1 1060 铝基铝镓合金 | 第28-32页 |
3.4.2 7050 铝基铝镓合金 | 第32-35页 |
3.5 浸润速度的影响因素 | 第35-38页 |
3.5.1 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35-36页 |
3.5.2 温度的影响 | 第36-3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铝镓合金产氢机理研究 | 第39-49页 |
4.1 引言 | 第39页 |
4.2 偏析-固溶活化机理 | 第39-40页 |
4.3 固溶后试样宏观状态 | 第40-41页 |
4.4 微观形貌观察分析 | 第41-47页 |
4.4.1 未固溶铝镓合金断面形貌 | 第41-43页 |
4.4.2 炉冷铝镓合金断面形貌 | 第43-45页 |
4.4.3 空冷铝镓合金断面形貌 | 第45-47页 |
4.5 示差扫描量热法分析 | 第47-4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铝镓合金产氢性能及反应产物 | 第49-58页 |
5.1 引言 | 第49页 |
5.2 水解反应产氢现象观察 | 第49-50页 |
5.3 产氢性能测试 | 第50-52页 |
5.3.1 炉冷产氢分析 | 第50-51页 |
5.3.2 空冷产氢分析 | 第51-52页 |
5.4 反应产物分析 | 第52-57页 |
5.4.1 X 射线衍射 | 第53-54页 |
5.4.2 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 | 第54-55页 |
5.4.3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 | 第55-57页 |
5.5 铝镓合金水解反应方程 | 第5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作者简介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