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3-27页 |
1 HSPN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 第13-17页 |
1.1 病名溯源 | 第13页 |
1.2 历代医家对病因病机的探讨 | 第13-15页 |
1.3 历代医家对治则治法的阐述 | 第15-17页 |
2 HSPN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第17-23页 |
2.1 流行病学 | 第17页 |
2.2 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 | 第17-19页 |
2.3 诊断 | 第19-20页 |
2.4 西医治疗 | 第20-22页 |
2.5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第22页 |
2.6 预后 | 第22-23页 |
3 Podocin及Nephrin与HSPN的关系 | 第23-24页 |
3.1 Podocin及Nephrin的作用 | 第23-24页 |
3.2 Podocin Nephrin与继发性肾病的关系 | 第24页 |
4 复合造模的依据 | 第24-26页 |
4.1 建立IgA肾病模型的依据 | 第25页 |
4.2 建立“瘀热证”模型的依据 | 第25-26页 |
5 丹芍颗粒的前期研究成果 | 第26-27页 |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 第27-36页 |
1 材料 | 第27-28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27页 |
1.2 实验药物 | 第27页 |
1.3 实验试剂 | 第27页 |
1.4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7-28页 |
2 方法 | 第28-32页 |
2.1 HSPN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28页 |
2.2 实验分组、给药方案及标本的采集 | 第28-29页 |
2.3 免疫组化法检测实验大鼠肾小球IgA沉淀 | 第29页 |
2.4 实验大鼠尿红细胞计数及尿蛋白定量检测 | 第29-30页 |
2.5 实验大鼠肾组织病理切片 | 第30页 |
2.6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肾小球Podocin及Nephrin的表达 | 第30页 |
2.7 RT-PCR法检测肾组织Podocin mRNA及Nephrin mRNA的表达 | 第30-32页 |
2.8 数据统计 | 第32页 |
3 结果 | 第32-36页 |
3.1 空白组与模型组肾小球IgA沉积对比 | 第32-33页 |
3.2 丹芍颗粒Ⅲ对实验大鼠血尿、蛋白尿水平的影响 | 第33页 |
3.3 丹芍颗粒Ⅲ对实验大鼠肾小球Podocin及Nephrin表达及分布的影响 | 第33-34页 |
3.4 丹芍颗粒Ⅲ对实验大鼠肾组织Podocin mRNA及Nephrin mRNA表达的调控作用 | 第34-35页 |
3.5 大鼠病理切片结果 | 第35-36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36-38页 |
第四部分 结语 | 第38-40页 |
1 结论 | 第38页 |
2 创新之处 | 第38页 |
3 研究展望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7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47-49页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个人简历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