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1.文献综述 | 第10-27页 |
·乙二醇的介绍 | 第10页 |
·国内外乙二醇生产消费现状 | 第10-13页 |
·国外生产与消费现状 | 第10-12页 |
·国内生产消费现状及市场分析 | 第12-13页 |
·我国乙二醇工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第13页 |
·乙二醇合成技术 | 第13-19页 |
·乙烯合成法 | 第14页 |
·合成气合成法 | 第14-16页 |
·甲醇/甲醛合成法 | 第16-19页 |
·我国技术进展 | 第19-20页 |
·乙二醇生产过程的污染问题 | 第20-21页 |
·有机过氧化物 | 第21-23页 |
·结构特征及分类 | 第22页 |
·化学性质 | 第22页 |
·有机过氧化物的聚合引发作用 | 第22-23页 |
·有机过氧化物的危险性 | 第23页 |
·反应精馏的特点及发展状况 | 第23-24页 |
·反应精馏技术的工业应用进展 | 第24-27页 |
2.实验部分 | 第27-40页 |
·实验基础 | 第27-32页 |
·引发剂的选择 | 第27-28页 |
·实验原理 | 第28-29页 |
·热力学数据 | 第29-32页 |
·实验仪器、试剂 | 第32-34页 |
·实验仪器 | 第32-33页 |
·实验试剂 | 第33-34页 |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34-40页 |
·引发剂DTBP的合成 | 第34-37页 |
·合成乙二醇的实验步骤 | 第37页 |
·单因素实验 | 第37-40页 |
3.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0-50页 |
·气相色谱分析 | 第40页 |
·气相色谱组成 | 第40页 |
·气相色谱原理 | 第40页 |
·产品分析 | 第40-44页 |
·分析过程简介 | 第40-41页 |
·产品预处理 | 第41页 |
·气相色谱结果分析 | 第41页 |
·色谱柱检测结果的验证 | 第41-42页 |
·标样的分析结果 | 第42-43页 |
·实验样品的色谱分析 | 第43-44页 |
·质谱分析结果 | 第44-45页 |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 第45-50页 |
·原料质量比对乙二醇含量和引发剂效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反应温度对乙二醇含量及引发剂效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反应时间对乙二醇含量及引发剂效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引发剂DTBP用量对乙二醇含量及引发剂效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4. 反应精馏模拟 | 第50-65页 |
·甲醇、甲醛合成乙二醇的反应精馏 | 第50-54页 |
·甲醇甲醛合成乙二醇的过程 | 第50页 |
·反应精馏的优点及限制条件 | 第50-51页 |
·反应精馏的操作工艺 | 第51-52页 |
·反应精馏的适用范围 | 第52页 |
·反应精馏塔概述 | 第52-53页 |
·环氧乙烷水合合成乙二醇的反应精馏过程 | 第53-54页 |
·ASPEN PLUS模拟软件简介 | 第54-57页 |
·ASPEN PLUS模拟计算中的热力学模型 | 第55-56页 |
·用ASPEN PLUS模拟流程的一般步骤 | 第56页 |
·反应精馏中用到的ASPEN PLUS模块 | 第56-57页 |
·ASPEN PLUS模拟 | 第57-64页 |
·T1塔板数的确定 | 第57-58页 |
·T1进料位置的确定 | 第58-59页 |
·T1回流比的确定 | 第59-60页 |
·T2塔板数的确定 | 第60-61页 |
·T2进料位置的确定 | 第61页 |
·T2回流比的确定 | 第61-62页 |
·T3塔板数的确定 | 第62-63页 |
·T3进料位置的确定 | 第63页 |
·T3回流比的确定 | 第63-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5 结论 | 第65-66页 |
·甲醇、甲醛合成乙二醇体系的热力学分析 | 第65页 |
·DTBP的合成及用DTBP合成乙二醇 | 第65页 |
·产物分析 | 第65页 |
·反应精馏模拟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1 | 第69-70页 |
附录2 | 第70-71页 |
附录3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