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第一部分 糖尿病肾病的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 第13-31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2 研究对象 | 第13-16页 |
2.1 病例来源 | 第13页 |
2.2 诊断标准 | 第13-16页 |
2.3 纳入标准 | 第16页 |
2.4 排除标准 | 第16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3.1 病例采集方法 | 第16-17页 |
3.2 建立数据库 | 第17页 |
3.3 数据分析及统计方法 | 第17页 |
3.4 观察指标 | 第17页 |
4 研究结果 | 第17-31页 |
4.1 性别、年龄分布规律 | 第17-18页 |
4.2 分期分析 | 第18页 |
4.3 疗程、诊次分析 | 第18页 |
4.4 症状体征分析 | 第18-20页 |
4.5 舌象分析 | 第20-24页 |
4.6 脉象分析 | 第24-26页 |
4.7 证型分布规律 | 第26-31页 |
第二部分 李明权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用药规律研究 | 第31-59页 |
1 研究目的 | 第31页 |
2 研究对象 | 第31页 |
2.1 病例来源 | 第31页 |
2.2 诊断标准 | 第31页 |
2.3 纳入标准 | 第31页 |
2.4 排除标准 | 第31页 |
3 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3.1 病例采集方法 | 第31页 |
3.2 建立数据库 | 第31-32页 |
3.3 数据分析及统计方法 | 第32页 |
3.4 观察指标 | 第32页 |
4 研究结果 | 第32-59页 |
4.1 用药频次 | 第32-36页 |
4.2 药类分析 | 第36-41页 |
4.3 药性分析 | 第41-48页 |
4.4 药物聚类分析 | 第48-56页 |
4.5 基础用药分析 | 第56-57页 |
4.6 合并用药分析 | 第57-59页 |
第三部分 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 第59-65页 |
1 研究目的 | 第59页 |
2 研究对象 | 第59-60页 |
2.1 病例来源 | 第59页 |
2.2 诊断标准 | 第59页 |
2.3 纳入标准 | 第59页 |
2.4 排除标准 | 第59-60页 |
3 研究方法 | 第60-61页 |
3.1 病例采集方法 | 第60页 |
3.2 建立数据库 | 第60页 |
3.3 统计方法 | 第60页 |
3.4 观察指标 | 第60页 |
3.5 临床疗效评定 | 第60-61页 |
4 研究结果 | 第61-65页 |
4.1 研究对象纳入情况 | 第61页 |
4.2 临床疗效分析 | 第61-64页 |
4.3 安全性分析 | 第64-65页 |
讨论 | 第65-76页 |
1 关于糖尿病肾病的证候分布规律 | 第65-67页 |
2 关于糖尿病肾病的中药用药规律 | 第67-72页 |
3 关于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 | 第72-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文献综述 | 第83-95页 |
1 西医对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 | 第83页 |
2 糖尿病肾病西医的治疗进展 | 第83-84页 |
3 祖国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 第84-85页 |
4 糖尿病肾病中医的治疗进展 | 第85-88页 |
5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第88-89页 |
6 其他疗法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附件1 | 第95-96页 |
附件2 | 第96-97页 |
附件3 | 第97-102页 |
附件4 | 第102-104页 |
附件5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4-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