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意境营造探究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 第11-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研究现状与成果 | 第15-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研究范围与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1.3.1 研究对象界定 | 第18页 |
1.3.2 研究涉及主要概念 | 第18-19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意境的解读 | 第21-32页 |
2.1 意境的含义 | 第21页 |
2.2 意境的来源 | 第21-27页 |
2.2.1 物质层面 | 第22-23页 |
2.2.2 意识层面 | 第23-24页 |
2.2.3 物质与意识相互作用 | 第24-27页 |
2.3 意境的感知 | 第27-28页 |
2.3.1 视觉生境 | 第27页 |
2.3.2 嗅觉生境 | 第27-28页 |
2.3.3 听觉生境 | 第28页 |
2.3.4 触觉生境 | 第28页 |
2.4 意境的文化性 | 第28-30页 |
2.4.1 意境的东方文化性 | 第28-29页 |
2.4.2 意境的西方文化性 | 第29-30页 |
2.5 意境的对象性 | 第30-31页 |
2.5.1 普适性意境 | 第30页 |
2.5.2 文化性意境 | 第30-3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意境与大学校园设计关系 | 第32-39页 |
3.1 意境与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关系 | 第32-35页 |
3.1.1 校园道路 | 第32-33页 |
3.1.2 校园边界 | 第33页 |
3.1.3 功能区域 | 第33-34页 |
3.1.4 空间节点 | 第34页 |
3.1.5 标志物 | 第34-35页 |
3.2 意境与大学校园建筑设计关系 | 第35-37页 |
3.2.1 建筑材料 | 第35页 |
3.2.2 建筑形式 | 第35页 |
3.2.3 建筑体量 | 第35-36页 |
3.2.4 建筑空间 | 第36页 |
3.2.5 建筑色彩 | 第36-37页 |
3.3 意境与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关系 | 第37-38页 |
3.3.1 景观绿化 | 第37页 |
3.3.2 景观水体 | 第37页 |
3.3.3 景观小品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大学校园意境营造策略 | 第39-66页 |
4.1 大学校园意境营造原则 | 第39-50页 |
4.1.1 尊重大学校园规划特征 | 第39-40页 |
4.1.2 尊重大学校园物质背景 | 第40-42页 |
4.1.3 尊重大学校园精神背景 | 第42-43页 |
4.1.4 尊重大学校园意境营造差异性 | 第43-50页 |
4.2 大学校园意境营造目标 | 第50-54页 |
4.2.1 塑造大学校园的地点感 | 第50-51页 |
4.2.2 塑造大学校园的地域感 | 第51-52页 |
4.2.3 塑造大学校园的历史感 | 第52-53页 |
4.2.4 塑造大学校园的统一感 | 第53-54页 |
4.2.5 塑造大学校园的可参与感 | 第54页 |
4.3 大学校园意境营造方法 | 第54-65页 |
4.3.1 意境与大学校园规划设计 | 第54-57页 |
4.3.2 意境与大学校园建筑设计 | 第57-62页 |
4.3.3 意境与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 第62-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苏州科技大学江枫校区意境营造探究 | 第66-73页 |
5.1 地域文化背景 | 第66-67页 |
5.1.1 地理位置 | 第66页 |
5.1.2 地域特色 | 第66-67页 |
5.1.3 选址位置 | 第67页 |
5.2 校园历史文脉 | 第67-68页 |
5.3 校园意境营造探究 | 第68-72页 |
5.3.1 校园意境营造在规划中的体现 | 第68-69页 |
5.3.2 校园意境营造在建筑中的体现 | 第69-71页 |
5.3.3 校园意境营造在景观中的体现 | 第71-7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73-75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73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图表目录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作者简历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