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葛降糖片的制备及初步药效学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糖尿病的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1.1.1 糖尿病简介 | 第11页 |
1.1.2 中医对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1.3 西医对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1.2 处方中各味药材的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2.1 葛根 | 第18-19页 |
1.2.2 天花粉 | 第19-20页 |
1.2.3 其它药材 | 第20页 |
1.3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20-21页 |
1.4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1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2 天葛降糖片制备工艺研究 | 第23-59页 |
2.1 仪器与试剂 | 第23-24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23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3-24页 |
2.2 药材鉴定 | 第24-26页 |
2.3 测定指标的确定 | 第26页 |
2.4 葛根素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26-32页 |
2.5 提取方法及工艺研究 | 第32-47页 |
2.5.1 煎煮法提取最佳工艺考察 | 第32-36页 |
2.5.2 乙醇回流法提取最佳工艺考察 | 第36-41页 |
2.5.3 乙醇超声法提取最佳工艺考察 | 第41-47页 |
2.5.4 最佳工艺对比 | 第47页 |
2.5.5 最佳工艺验证 | 第47页 |
2.6 浓缩、干燥工艺的确定 | 第47-48页 |
2.7 成型工艺研究 | 第48-56页 |
2.7.1 干膏粉流动性考察 | 第48页 |
2.7.2 干膏粉堆密度考察 | 第48-49页 |
2.7.3 处方筛选及制备工艺优化 | 第49-56页 |
2.7.4 验证实验 | 第56页 |
2.8 小结与讨论 | 第56-59页 |
2.8.1 处方及制备工艺总结 | 第56-57页 |
2.8.2 讨论 | 第57-59页 |
3 天葛降糖片质量控制研究 | 第59-73页 |
3.1 仪器与试剂 | 第59-60页 |
3.1.1 实验仪器 | 第59页 |
3.1.2 实验试剂 | 第59-60页 |
3.2 定性鉴别 | 第60-62页 |
3.2.1 性状鉴别 | 第60页 |
3.2.2 薄层色谱鉴别 | 第60-62页 |
3.3 检查 | 第62-64页 |
3.3.1 片重差异 | 第62-63页 |
3.3.2 崩解时限 | 第63页 |
3.3.3 脆碎度 | 第63-64页 |
3.4 含量测定 | 第64-69页 |
3.4.1 测定指标的选择 | 第64页 |
3.4.2 天葛降糖片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64-69页 |
3.5 初步稳定性考察 | 第69-71页 |
3.6 小结与讨论 | 第71-73页 |
3.6.1 讨论 | 第71-72页 |
3.6.2 结论 | 第72-73页 |
4 天葛降糖片的初步药效学研究 | 第73-91页 |
4.1 仪器与试剂 | 第73-74页 |
4.1.1 实验仪器 | 第73页 |
4.1.2 实验试剂 | 第73-74页 |
4.1.3 实验材料 | 第74页 |
4.1.4 实验动物 | 第74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74-80页 |
4.2.1 动物分组与模型构建 | 第74-75页 |
4.2.2 分组给药方案 | 第75-76页 |
4.2.3 对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76页 |
4.2.4 对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76页 |
4.2.5 对氧化指标的影响 | 第76-79页 |
4.2.6 胰腺组织形态的观察 | 第79-8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0-88页 |
4.3.1 小鼠生理指标变化 | 第80-82页 |
4.3.2 小鼠生化指标变化 | 第82-85页 |
4.3.3 小鼠氧化指标变化 | 第85-88页 |
4.3.4 胰腺组织形态观察结果 | 第88页 |
4.4 小结与讨论 | 第88-91页 |
4.4.1 讨论 | 第88-89页 |
4.4.2 小结 | 第89-91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91-92页 |
5.1 结论 | 第91页 |
5.2 创新点 | 第91页 |
5.3 展望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0页 |
附录A:英文缩略词表 | 第100-101页 |
附录B:溶液配制方法 | 第101-10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出版的著作目录 | 第102-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