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前志怪小说中的复仇主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第二节 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7页 |
一、复仇与法律 | 第11-13页 |
二、复仇与历史 | 第13-14页 |
三、复仇与文化 | 第14页 |
四、复仇与文学 | 第14-17页 |
第一章 唐前复仇主题故事类型 | 第17-37页 |
第一节 控诉上层封建统治阶级滥杀无辜的暴行 | 第17-21页 |
一、最高统治者的滥杀无辜 | 第17-20页 |
二、上层统治阶级的滥杀无辜 | 第20-21页 |
第二节 讽刺封建统治集团下的内部矛盾和斗争 | 第21-24页 |
一、统治者之间的王权纷争 | 第22-23页 |
二、中下层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纷争 | 第23-24页 |
第三节 歌颂清官吏治与批判昏官酷吏 | 第24-27页 |
一、明正爱民的清官吏治 | 第25-26页 |
二、无能失职的昏官酷吏 | 第26-27页 |
第四节 揭露与抨击社会风气的败坏和道德的沦丧 | 第27-31页 |
一、背弃旧主、恩将仇报 | 第28-29页 |
二、欺师灭祖、大逆不道 | 第29页 |
三、残害继亲、悖逆人伦 | 第29-30页 |
四、杀害弱小、灭绝人性 | 第30-31页 |
第五节 鬼神精怪世界中的异类复仇 | 第31-37页 |
一、生活在水中的精怪 | 第32-33页 |
二、生活在陆地上的精怪 | 第33-35页 |
三、神佛的复仇与降罪 | 第35-37页 |
第二章 唐前复仇主题故事特点 | 第37-49页 |
第一节 男性的以力直接复仇与女性的借助外力复仇 | 第37-40页 |
一、男性的以力直接复仇 | 第37-38页 |
二、女性的借助外力复仇 | 第38-40页 |
第二节 位高权重的生杀予夺与人微言轻的艰难困顿 | 第40-43页 |
一、位高权重的生杀予夺 | 第41-42页 |
二、人微言轻的艰难困顿 | 第42-43页 |
第三节 违背人伦道义的惨烈下场 | 第43-49页 |
一、违背人伦者的下场 | 第43-46页 |
二、违反道义者的下场 | 第46-49页 |
第三章 唐前复仇主题产生的背景 | 第49-64页 |
第一节 唐前复仇风气的历史传承 | 第49-61页 |
一、复仇之风始于先秦 | 第49-53页 |
二、复仇之风兴于汉代 | 第53-59页 |
三、复仇之风衰于六朝 | 第59-61页 |
第二节 唐前复仇主题所处的时代环境 | 第61-64页 |
一、儒家人伦思想对唐前复仇主题的影响 | 第61-62页 |
二、宗教环境氛围对唐前复仇主题的影响 | 第62-64页 |
第四章 唐前复仇主题的内涵与价值 | 第64-71页 |
第一节 唐前复仇主题的内涵 | 第64-68页 |
一、对残酷现实的逃避 | 第64-65页 |
二、对公平正义的渴望 | 第65-66页 |
三、对暴行暴政的抗争 | 第66页 |
四、唐前复仇主题故事中复仇扩大化、残忍化倾向 | 第66-68页 |
第二节 唐前复仇主题的价值 | 第68-71页 |
一、劝诫与教化人性,推动健全的法治与人治 | 第68-69页 |
二、激励人民勇于抗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 第69-71页 |
结语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 | 第77-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