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波的多端电缆故障定位研究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6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行波测距原理与算法 | 第16-26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故障行波的传播过程 | 第16-22页 |
2.2.1 行波的波动方程 | 第16-18页 |
2.2.2 行波的反射与折射现象 | 第18-19页 |
2.2.3 三相线路相模变换 | 第19-20页 |
2.2.4 电缆线路暂态电压行波的极性分析 | 第20-22页 |
2.3 典型行波测距方法 | 第22-26页 |
2.3.1 A型行波测距方法 | 第22-23页 |
2.3.2 B型行波测距方法 | 第23-24页 |
2.3.3 C型行波测距方法 | 第24页 |
2.3.4 D型行波测距方法 | 第24-26页 |
第3章 双端电缆的故障定位 | 第26-40页 |
3.1 双端电缆的故障传播原理 | 第26-27页 |
3.2 双端电缆的故障定位算法 | 第27-29页 |
3.2.1 一般情况下的故障定位算法 | 第27-28页 |
3.2.2 故障贴近端点时的故障定位算法 | 第28-29页 |
3.3 一种全线路的双端故障定位算法 | 第29-31页 |
3.4 仿真分析 | 第31-36页 |
3.4.1 一般情况下的故障定位仿真 | 第31-34页 |
3.4.2 故障节点贴近母线情况下的仿真 | 第34-35页 |
3.4.3 全线路双端故障定位仿真 | 第35-36页 |
3.5 仿真评估 | 第36-40页 |
3.5.1 不同故障位置的测试结果 | 第37页 |
3.5.2 接地阻抗幅值的影响 | 第37-39页 |
3.5.3 故障电压行波起始角的影响 | 第39-40页 |
第4章 多端电缆的故障定位 | 第40-64页 |
4.1 引言 | 第40-41页 |
4.2 三端电缆故障定位原理 | 第41-49页 |
4.2.1 连续三端电缆故障定位原理 | 第41-45页 |
4.2.2 “T型”三端电缆故障定位原理 | 第45-49页 |
4.3 多端电缆故障定位原理 | 第49-52页 |
4.3.1 星型四端电缆故障定位原理 | 第49-51页 |
4.3.2 多端电缆线路(N>4)故障定位原理 | 第51-52页 |
4.4 故障定位流程 | 第52-53页 |
4.5 仿真分析 | 第53-64页 |
4.5.1 连续三端电缆线路的故障仿真分析 | 第54-57页 |
4.5.2 “T型”三端电缆线路的故障仿真分析 | 第57-59页 |
4.5.3 星型四端电缆线路的故障仿真分析 | 第59-61页 |
4.5.4 故障距离测量结果表 | 第61-64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5.1 结论 | 第64页 |
5.2 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