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功能材料论文

蜉蝣目昆虫复眼防雾结构设计与机理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4页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2页
    1.2 防雾技术的发展综述第12-21页
        1.2.1 防雾的原理第12-13页
        1.2.2 防雾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3-21页
    1.3 仿生学在防雾领域的研究现状第21-23页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3-24页
第2章 蜉蝣的生物学特性及复眼防雾性能研究第24-40页
    2.1 引言第24-25页
    2.2 蜉蝣的生态特征第25-28页
        2.2.1 成虫的结构特征第25-26页
        2.2.2 蜉蝣的生长发育过程及特点第26-28页
    2.3 样本的采集与制备第28-29页
        2.3.1 样本的采集第28-29页
        2.3.2 样本的制备第29页
    2.4 蜉蝣复眼的结构特征研究第29-33页
        2.4.1 试验设备第30-31页
        2.4.2 蜉蝣复眼结构的显微观察第31-33页
    2.5 蜉蝣复眼的防雾性能研究第33-37页
        2.5.1 试验台的设计及组装第33-35页
        2.5.2 喷雾试验第35-36页
        2.5.3 试验结论与分析第36-37页
    2.6 本章小结第37-40页
第3章 典型近水环境昆虫复眼防雾性能对比研究第40-54页
    3.1 样本的选取、采集与制备第40-42页
        3.1.1 样本的采集第40页
        3.1.2 样本的制备第40-41页
        3.1.3 样本的选定第41-42页
    3.2 对比昆虫复眼的体态形貌与生活习性第42-46页
        3.2.1 豆娘的体态形貌与生活习性第42-43页
        3.2.2 草蛉的体态形貌与生活习性第43-44页
        3.2.3 蚊子的体态形貌与生活习性第44-46页
    3.3 对比昆虫复眼的防雾性能研究第46-48页
        3.3.1 草蛉复眼的防雾性能测试第46页
        3.3.2 豆娘复眼的防雾性能测试第46-47页
        3.3.3 蚊子复眼的防雾性测试第47-48页
    3.4 对比昆虫的复眼结构的显微观察第48-50页
        3.4.1 草蛉复眼结构的显微观察第48-49页
        3.4.2 豆娘复眼结构的显微观察第49页
        3.4.3 蚊子复眼的显微观察第49-50页
    3.5 试验结论与分析第50-52页
    3.6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4章 昆虫复眼结构建模与制备方法探索第54-64页
    4.1 复眼参数的整合第54-56页
        4.1.1 试验仪器介绍第54-55页
        4.1.2 复眼小眼高度尺寸测量第55-56页
    4.2 豆娘、蜉蝣复眼结构建模第56-59页
        4.2.1 建模软件简介第56页
        4.2.2 腹色蜉复眼结构模型的建立第56-58页
        4.2.3 豆娘复眼结构模型的建立第58-59页
    4.3 加工方法探索第59-62页
        4.3.1 掩膜板的设计第60页
        4.3.2 加工路线第60-61页
        4.3.3 加工材料理化性质研究第61-62页
    4.4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5章 蜉蝣复眼防雾机理研究第64-78页
    5.1 液体润湿性的理论基础第64-67页
        5.1.1 Young 氏方程第64-65页
        5.1.2 Wenzel 模型第65-66页
        5.1.3 Cassie 模型第66-67页
    5.2 复眼表面油脂监测试验第67-69页
    5.3 蜉蝣复眼防雾特性的机理分析第69-72页
        5.3.1 蜉蝣复眼的结构特点分析第69页
        5.3.2 复眼水膜的形成机理分析第69-72页
    5.4 蜉蝣复眼防雾机理的试验验证第72-75页
        5.4.1 试验设备第73页
        5.4.2 试验设计与方法第73-74页
        5.4.3 试验结果与讨论第74-75页
    5.5 本章小结第75-78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8-80页
    6.1 本文主要结论第78-79页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6页
导师及作者简介第86-87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7页
参加的科研项目第87-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钢轨铝热加压焊新方法新工艺研究
下一篇:纳米氧化钛诱导小鼠脾免疫功能损伤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