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静脉图像增强方法研究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手指静脉识别 | 第13-22页 |
1.2.1 手指静脉识别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1.2.2 手指静脉识别研究的现状 | 第14-15页 |
1.2.3 手指静脉识别的流程 | 第15-19页 |
1.2.4 手指静脉图像增强研究的意义 | 第19-20页 |
1.2.5 手指静脉图像增强研究的现状 | 第20-22页 |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 | 第22-23页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3-25页 |
第2章 基于质量评价的手指静脉图像增强 | 第25-40页 |
2.1 研究动机 | 第25-27页 |
2.2 手指静脉图像评价方法 | 第27-35页 |
2.2.1 图像质量评价概述 | 第27-28页 |
2.2.2 基于随机森林的分类 | 第28-31页 |
2.2.3 图像质量人工标注 | 第31-32页 |
2.2.4 图像质量特征选择 | 第32-35页 |
2.3 手指静脉图像质量评价实验 | 第35-37页 |
2.3.1 实验1 | 第35-37页 |
2.3.2 实验2 | 第37页 |
2.4 手指静脉图像增强实验 | 第37-3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3章 基于稀疏表示的手指静脉图像增强 | 第40-51页 |
3.1 研究动机 | 第40页 |
3.2 稀疏表示理论 | 第40-44页 |
3.2.1 稀疏表示模型 | 第40-42页 |
3.2.2 稀疏表示的优化 | 第42-44页 |
3.3 方法流程 | 第44-47页 |
3.3.1 字典构造 | 第45-46页 |
3.3.2 稀疏表示 | 第46页 |
3.3.3 图像重构增强 | 第46-47页 |
3.4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47-50页 |
3.4.1 实验1 | 第48-49页 |
3.4.2 实验2 | 第49-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总结与探讨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 | 第60-6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