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M32的嵌入式加密链路机的设计与实现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目的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3页 |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页 |
|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 第2章 加密链路机的理论基础概述 | 第15-36页 |
| 2.1 加密链路机的整体框架 | 第15页 |
| 2.2 网络通信的数据加密方式 | 第15-18页 |
| 2.2.1 链路加密 | 第16页 |
| 2.2.2 端到端加密 | 第16-17页 |
| 2.2.3 节点加密 | 第17-18页 |
| 2.3 uIP协议栈 | 第18-27页 |
| 2.3.1 相关协议介绍 | 第19-23页 |
| 2.3.2 uIP协议栈与系统底层的接口 | 第23-24页 |
| 2.3.3 uIP协议栈与应用程序的接口 | 第24-25页 |
| 2.3.4 uIP协议的初始化与配置函数 | 第25-26页 |
| 2.3.5 uIP协议主要的处理函数 | 第26-27页 |
| 2.4 AES算法 | 第27-35页 |
| 2.4.1 AES算法描述 | 第28-32页 |
| 2.4.2 AES算法加密 | 第32-33页 |
| 2.4.3 AES算法解密 | 第33-35页 |
| 2.4.4 AES与其它算法性能对比 | 第35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3章 加密链路机硬件设计与实现 | 第36-49页 |
| 3.1 加密链路机的总体设计 | 第36-37页 |
| 3.2 硬件平台介绍 | 第37-43页 |
| 3.2.1 STM32F437VGT6控制器 | 第37-38页 |
| 3.2.2 DM9000快速以太网控制器 | 第38-43页 |
| 3.3 网络加密链路机硬件设计 | 第43-48页 |
| 3.3.1 供电电路设计 | 第43页 |
| 3.3.2 DM9000电路模块设计 | 第43-46页 |
| 3.3.3 外围接口电路设计 | 第46-47页 |
| 3.3.4 整体的硬件原理图与PCB | 第47-48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4章 加密链路机的软件设计 | 第49-64页 |
| 4.1 基于uIP协议栈的监控视频加密总体框架 | 第49-50页 |
| 4.2 编译与仿真平台 | 第50-51页 |
| 4.2.1 平台介绍 | 第50页 |
| 4.2.2 平台的选择 | 第50-51页 |
| 4.3 uIP的移植与分析 | 第51-55页 |
| 4.3.1 uIP协议栈的移植 | 第51-53页 |
| 4.3.2 uIP协议的处理流程 | 第53-55页 |
| 4.4 加密处理器的设计与应用 | 第55-62页 |
| 4.4.1 加密处理器功能说明 | 第55-56页 |
| 4.4.2 AES加密内核 | 第56-58页 |
| 4.4.3 数据类型 | 第58-59页 |
| 4.4.4 初始化向量 | 第59-60页 |
| 4.4.5 加/解密执行步骤 | 第60-62页 |
| 4.5 监控视频数据的接收与发送 | 第62-63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5章 系统综合测试 | 第64-72页 |
| 5.1 系统综合测试步骤 | 第64-65页 |
| 5.2 综合加解密功能测试 | 第65-66页 |
| 5.3 系统网络参数配置功能测试 | 第66-67页 |
| 5.4 系统综合测试 | 第67-71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结论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