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1.1 机动车尾气污染与排放限制 | 第10-11页 |
1.1.1 机动车尾气的污染与危害 | 第10-11页 |
1.1.2 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控制 | 第11页 |
1.2 机动车尾气控制与净化技术 | 第11-16页 |
1.2.1 汽油车三效催化技术 | 第12-13页 |
1.2.2 柴油车催化氧化技术 | 第13-14页 |
1.2.3 柴油车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 | 第14-15页 |
1.2.4 氮氧化物存储与还原技术 | 第15-16页 |
1.2.5 柴油机颗粒捕集技术 | 第16页 |
1.3 NO氧化反应研究的重要意义 | 第16-17页 |
1.4 NO氧化反应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1.4.1 贵金属催化剂 | 第17页 |
1.4.2 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 第17-19页 |
1.4.3 活性炭及活性炭纤维催化剂 | 第19页 |
1.4.4 分子筛催化剂 | 第19-20页 |
1.5 锰铈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5.1 锰铈复合氧化物在NO氧化反应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1.5.2 锰铈复合氧化物催化NO氧化反应机理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2-24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4-34页 |
2.1 研究思路 | 第24页 |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4-25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4页 |
2.2.2 实验气体 | 第24-25页 |
2.2.3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2.3 催化剂制备方法 | 第25-27页 |
2.3.1 不同低锰含量MnO_x-CeO_2样品的制备 | 第26-27页 |
2.3.2 不同晶化时间MnO_x-CeO_2样品的制备 | 第27页 |
2.4 催化剂表征方法 | 第27-30页 |
2.4.1 原子发射光谱(ICP-AES) | 第27页 |
2.4.2 比表面积测定(BET) | 第27-28页 |
2.4.3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8页 |
2.4.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28-29页 |
2.4.5 电子顺磁共振(EPR) | 第29页 |
2.4.6 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 | 第29页 |
2.4.7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 | 第29-30页 |
2.5 NO氧化反应活性评价 | 第30-32页 |
2.6 NO氧化反应动力学测试 | 第32-34页 |
第3章 不同低锰含量MnO_x-CeO_2复合氧化物的研究 | 第34-46页 |
3.1 NO氧化反应催化活性 | 第35-36页 |
3.2 物理结构表征(XRD、比表面积) | 第36-38页 |
3.3 化学性质表征 | 第38-42页 |
3.3.1 表面化学状态(XPS) | 第38-40页 |
3.3.2 氧化还原性能(H_2-TPR) | 第40-42页 |
3.4 NO氧化动力学测试 | 第42-45页 |
3.5 分析与讨论 | 第45页 |
3.6 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不同晶化时间MnO_x-CeO_2复合应化物的研究 | 第46-62页 |
4.1 NO氧化反应催化活性 | 第47-48页 |
4.2 物理性质表征 | 第48-53页 |
4.2.1 晶体结构与比表面积(XRD、比表面积) | 第48-50页 |
4.2.2 电子顺磁共振表征(EPR) | 第50-51页 |
4.2.3 元素分布(HR-TEM) | 第51-53页 |
4.3 MnO_x-CeO_2复合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 第53-58页 |
4.3.1 表面化学状态(XPS) | 第53-56页 |
4.3.2 氧化还原性能(H_2-TPR) | 第56-58页 |
4.4 NO氧化动力学测试 | 第58-59页 |
4.5 分析与讨论 | 第59-60页 |
4.6 小结 | 第60-62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2-64页 |
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