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化学分析与鉴定论文

甘肃道地药材红芪活性成分积累规律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符号说明第11-12页
前言第12-14页
立题依据第14-16页
第一章 红芪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6-26页
    第一节 资源分布和栽培管理研究第16-17页
        1.1 红芪的资源分布第16页
        1.2 红芪的栽培管理第16-17页
    第二节 采收加工和炮制技术研究第17页
    第三节 红芪所含化学成分研究第17-20页
        3.1 糖类(Sacchcrides)第17-18页
        3.2 皂苷类(Saponins)第18页
        3.3 氨基酸类(Amino acids)第18页
        3.4 黄酮类(Flavonoids)第18-19页
        3.5 苯丙素类(Phenylpropanone)第19页
        3.6 三萜、三萜皂苷及甾体类第19-20页
        3.7 其他第20页
    第四节 红芪现代药理作用研究第20-25页
        4.1 红芪对动物耐氧量及抗衰老方面的作用第20-21页
        4.2 红芪在心血管系统和内皮细胞保护方面的作用第21-22页
        4.3 红芪在抗肿瘤和抗病毒方面的作用第22-24页
        4.4 红芪在免疫调节方面的作用第24-25页
        4.5 其他药理作用第25页
    第五节 临床复方及新产品开发研究第25-26页
第二章 不同产地不同月份栽培红芪采集信息及形态学考察第26-32页
    第一节 不同产地不同月份红芪样品的采集、鉴定及前处理第26-28页
        1.1 不同产地不同月份红芪样品的采集第26-27页
        1.2 不同产地不同月份红芪样品实验前处理第27-28页
    第二节 不同产地不同月份红芪样品性状描述及鉴别第28-32页
        2.1 不同产地不同月份试验样品基源鉴别第28页
        2.2 不同产地不同月份试验样品性状鉴别第28-30页
        2.3 不同产地不同月份试验样品显微鉴别第30-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不同产地不同月份红芪活性成分积累规律研究第32-74页
    第一节 不同产地不同月份红芪中水分、总灰分及醇溶性浸出物特征研究第32-40页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32-33页
        1.2 研究方法第33-34页
        1.3 数据分析及结果第34-39页
        1.4 讨论及小结第39-40页
    第二节 不同产地不同月份红芪多糖和总黄酮含量比较研究第40-51页
        2.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40-41页
        2.2 研究方法第41-44页
        2.3 数据分析及结果第44-49页
        2.4 讨论及小结第49-51页
    第三节 甘肃省不同产地、不同月份红芪中4种异黄酮的含量特征研究第51-61页
        3.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51-52页
        3.2 研究方法第52-54页
        3.3 数据分析及结果第54-59页
        3.4 讨论与小结第59-61页
    第四节 甘肃省不同产地不同月份红芪中4种异黄酮及其比值的相关性、聚类分析研究第61-66页
        4.1 实验仪器及材料第61页
        4.2 研究方法第61页
        4.3 样品含量测定第61页
        4.4 数据分析及结果第61-64页
        4.5 讨论与小结第64-66页
    第五节 不同产地不同月份红芪HPLC指纹图谱研究第66-74页
        5.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66-67页
        5.2 研究方法第67-69页
        5.3 数据分析及结果第69-73页
        5.4 讨论第73-74页
结语第74-77页
参考文献第77-83页
致谢第83-84页
附录第84-90页
    参考文献第88-90页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及参与项目第90-91页
附录2 甘肃红芪样品采集照片第91-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龙胆苦苷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下一篇: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候及用药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