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字母注释表 | 第17-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29页 |
1.1 本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21页 |
1.1.1 内燃机余热回收的意义 | 第19-20页 |
1.1.2 内燃机余热回收中朗肯底循环技术研究的意义 | 第20-21页 |
1.2 内燃机余热回收中的朗肯底循环技术研究现状 | 第21-27页 |
1.2.1 系统性能评价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2.2 内燃机余热回收中朗肯底循环模式研究现状 | 第23-27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7-29页 |
第二章 重型柴油机热平衡分析 | 第29-39页 |
2.1 柴油机基本参数 | 第29页 |
2.2 热平衡基础理论 | 第29-31页 |
2.3 热平衡实验 | 第31-33页 |
2.4 柴油机余热能分析 | 第33-37页 |
2.4.1 柴油机运行性能 | 第33-34页 |
2.4.2 余热能分析 | 第34-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底循环余热回收系统综合评价体系(MA-ES) | 第39-61页 |
3.1 MA-ES整体思路 | 第39-40页 |
3.2 MA-ES模型介绍 | 第40-49页 |
3.2.1 热力学第一定律评价模型 | 第41-43页 |
3.2.2 热力学第二定律评价模型 | 第43-44页 |
3.2.3 技术经济性评价模型 | 第44-48页 |
3.2.4 MA-ES评价流程 | 第48-49页 |
3.3 MA-ES评价体系应用 | 第49-59页 |
3.3.1 单级ORC底循环余热回收系统和评价模型建立 | 第49-51页 |
3.3.2 工质对比 | 第51-55页 |
3.3.3 工况影响 | 第55-5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四章 柴油机大温差余热回收底循环系统综合评价 | 第61-71页 |
4.1 余热回收系统模型 | 第61-63页 |
4.1.1 系统介绍 | 第61-62页 |
4.1.2 参数设定 | 第62-63页 |
4.2 单级和双级底循环余热回收系统综合性能评价 | 第63-69页 |
4.2.1 系统热力性能 | 第63-67页 |
4.2.2 技术经济性 | 第67-6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五章 蓄热-有机朗肯循环梯级余热回收系统(OS+ORC)实验研究和优化 | 第71-93页 |
5.1 OS+ORC梯级回收系统设计与仿真 | 第71-85页 |
5.1.1 OS+ORC系统仿真建模 | 第71-76页 |
5.1.2 模型验证 | 第76-77页 |
5.1.3 OS+ORC系统仿真结果分析 | 第77-85页 |
5.1.4 OS+ORC梯级实验系统方案确定 | 第85页 |
5.2 OS+ORC梯级回收系统实验 | 第85-91页 |
5.2.1 OS+ORC实验台介绍 | 第85-88页 |
5.2.2 实验性能指标 | 第88-89页 |
5.2.3 不确定性分析 | 第89-90页 |
5.2.4 OS+ORC多工况实验结果 | 第90-91页 |
5.3 OS+ORC优化潜力分析 | 第91-9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六章 双朗肯循环(RC+ORC)梯级余热回收系统实验探索 | 第93-115页 |
6.1 RC+ORC梯级余热回收系统设计和搭建 | 第93-100页 |
6.1.1 系统设计 | 第93-95页 |
6.1.2 实验方案确定 | 第95-96页 |
6.1.3 系统搭建 | 第96-100页 |
6.2 实验方法 | 第100-103页 |
6.2.1 实验变量影响分析 | 第100-102页 |
6.2.2 运行参数及性能指标 | 第102-103页 |
6.3 RC+ORC系统性能实验 | 第103-111页 |
6.3.1 系统稳定性研究 | 第103-104页 |
6.3.2 高温级性能研究 | 第104-108页 |
6.3.3 低温级性能研究 | 第108-111页 |
6.4 RC+ORC多工况实验 | 第111-114页 |
6.4.1 多工况余热回收 | 第111页 |
6.4.2 膨胀前工质(火用) | 第111-112页 |
6.4.3 等熵做功潜力 | 第112-113页 |
6.4.4 联合系统做功能力 | 第113-114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第七章 双朗肯循环梯级余热回收系统优化 | 第115-137页 |
7.1 多热源驱动C-ORC系统介绍 | 第115-119页 |
7.1.1 柴油机多品位余热源特性 | 第115-117页 |
7.1.2 C-ORC梯级余热回收系统介绍 | 第117-119页 |
7.2 系统模型 | 第119-120页 |
7.2.1 系统热力学评价模型及流程 | 第119页 |
7.2.2 系统技术经济性评价模型及流程 | 第119-120页 |
7.3 热力性能分析 | 第120-128页 |
7.3.1 高温级工质性能对比 | 第120-122页 |
7.3.2 低温级工质性能对比 | 第122-124页 |
7.3.3 柴油机工况影响 | 第124-128页 |
7.4 技术经济性分析 | 第128-135页 |
7.4.1 高温级工质性能对比 | 第128-131页 |
7.4.2 低温级工质性能对比 | 第131-133页 |
7.4.3 柴油机工况影响 | 第133-135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35-137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7-141页 |
8.1 全文总结 | 第137-139页 |
8.2 本文创新点 | 第139-140页 |
8.3 工作展望 | 第140-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49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49-151页 |
致谢 | 第151-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