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农药废水概述 | 第9-10页 |
1.1.1 我国农药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1.1.2 农药废水水质特点 | 第10页 |
1.2 农药废水的主要处理方法 | 第10-18页 |
1.2.1 物理处理法 | 第10-12页 |
1.2.2 化学处理法 | 第12-16页 |
1.2.3 生物处理方法 | 第16-17页 |
1.2.4 组合工艺在农药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1.3 课题来源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21页 |
1.3.1 种衣剂废水来源及水质特点 | 第18-20页 |
1.3.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1.4.1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1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混凝沉淀法处理种衣剂废水的研究 | 第23-37页 |
2.1 实验方法 | 第23-26页 |
2.1.1 混凝沉淀基本原理 | 第23-24页 |
2.1.2 实验仪器、药剂及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2.1.3 实验内容 | 第25-26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6-35页 |
2.2.1 不同混凝剂投加量对COD去除率(脱色率)的影响 | 第26-28页 |
2.2.2 反应初始pH值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2.2.3 PAM投加量对COD去除率(脱色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2.2.4 混凝沉淀预处理对废水可生化性的影响 | 第30页 |
2.2.5 出水光谱学分析 | 第30-33页 |
2.2.6 出水GC/MS分析 | 第33-3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催化臭氧氧化法处理种衣剂废水的研究 | 第37-51页 |
3.1 催化臭氧氧化概述 | 第37-38页 |
3.1.1 臭氧氧化 | 第37页 |
3.1.2 催化臭氧氧化 | 第37-38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8-40页 |
3.2.1 实验仪器、药剂及分析方法 | 第38-39页 |
3.2.2 实验内容 | 第39-4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0-43页 |
3.3.1 臭氧气体流量对COD去除率(脱色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2 催化剂投加量对COD去除率(脱色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3 初始pH值对COD去除率(脱色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3.4 催化臭氧处理种衣剂废水效果 | 第43-49页 |
3.4.1 臭氧对照实验对废水的处理效果 | 第43-44页 |
3.4.2 TBA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4-45页 |
3.4.3 催化臭氧处理对废水生化性影响 | 第45页 |
3.4.4 出水光谱分析 | 第45-47页 |
3.4.5 出水GC/MS分析 | 第47-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生物法处理种衣剂废水的研究 | 第51-59页 |
4.1 实验方法 | 第51-54页 |
4.1.1 实验仪器、药剂与分析方法 | 第51-52页 |
4.1.2 运行方法 | 第52-54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54-58页 |
4.2.1 水力停留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54-55页 |
4.2.2 溶解氧浓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55-56页 |
4.2.3 有机负荷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56-57页 |
4.2.4 生物接触氧化运行阶段对废水处理效果 | 第57-5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59-60页 |
5.1.1 混凝沉淀法预处理种衣剂废水研究结论 | 第59页 |
5.1.2 催化臭氧处理种衣剂废水研究结论 | 第59-60页 |
5.1.3 生物法处理种衣剂废水研究结论 | 第60页 |
5.2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