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超声波防除垢法 | 第10-15页 |
1.2.1 超声波防除垢技术介绍 | 第10-11页 |
1.2.2 超声波防除垢的原理 | 第11-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污垢及粘弹性模型 | 第18-22页 |
2.1 污垢形成与类型 | 第18-19页 |
2.2 污垢的危害 | 第19-20页 |
2.3 粘弹性本构模型 | 第20-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脉冲超声波对污垢剪切作用分析 | 第22-46页 |
3.1 ANSYS/LS-DYNA隐式-显式序列求解 | 第22-23页 |
3.2 短脉冲和长脉冲超声波的区别 | 第23-24页 |
3.3 有限元分析 | 第24-44页 |
3.3.1 短脉冲超声波对硬垢和软垢作用效果对比 | 第24-28页 |
3.3.2 超声波脉冲宽度对于除垢效果分析 | 第28-39页 |
3.3.3 脉冲间歇比对于除垢效果分析 | 第39-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脉冲超声波频率和振幅对去除软垢的影响 | 第46-54页 |
4.1 声强 | 第46-48页 |
4.2 频率对于除垢的影响 | 第48-51页 |
4.3 超声波振幅对于除垢的影响 | 第51-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超声空化随参数变化分析 | 第54-66页 |
5.1 空化效应 | 第54-58页 |
5.1.1 空泡动力学方程 | 第54-56页 |
5.1.2 空化模型 | 第56-58页 |
5.2 超声空化仿真分析 | 第58-65页 |
5.2.1 模型与载荷设置 | 第58-60页 |
5.2.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0-6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66页 |
6.2 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硕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