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生防菌株NB-8的诱变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2-24页
    1.1 马铃薯与晚疫病第12-14页
        1.1.1 马铃薯概述第12页
        1.1.2 马铃薯晚疫病第12-13页
        1.1.3 致病疫霉的生物学特性第13-14页
    1.2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现状第14-17页
        1.2.1 抗病育种第14-15页
        1.2.2 农业栽培措施第15页
        1.2.3 化学防治第15-16页
        1.2.4 生物防治第16-17页
    1.3 植物病害生防菌的研究概况第17-19页
        1.3.1 细菌第17-18页
        1.3.2 真菌第18页
        1.3.3 放线菌第18-19页
    1.4 放线菌的应用第19-23页
        1.4.1 抗生素概述第19-20页
        1.4.2 菌种选育方法第20-21页
        1.4.3 诱变剂第21-23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3-24页
第2章 放线菌NB-8 高效拮抗菌株的诱变筛选第24-38页
    2.1 实验材料第24-25页
        2.1.1 菌种第24页
        2.1.2 培养基第24页
        2.1.3 试剂第24页
        2.1.4 实验仪器第24-25页
    2.2 实验方法第25-27页
        2.2.1 紫外线诱变第25页
        2.2.2 氯化锂(LiCI)诱变第25-26页
        2.2.3 紫外线氯化锂(LiCI)复合诱变第26页
        2.2.4 抑菌活性测定第26-27页
        2.2.5 突变菌株的传代稳定性第27页
    2.3 实验结果第27-36页
        2.3.1 NB-8 菌株的紫外线诱变第27-29页
        2.3.2 NB-8 菌株的氯化锂诱变第29-32页
        2.3.3 NB-8 菌株紫外线氯化锂(LiCI)复合诱变第32-34页
        2.3.4 突变菌株传代稳定性第34-36页
    2.4 讨论第36-38页
第3章 生防菌株发酵条件的优化第38-48页
    3.1 实验材料第38页
        3.1.1 供试菌种第38页
        3.1.2 培养基第38页
        3.1.3 试剂第38页
        3.1.4 实验仪器第38页
    3.2 实验方法第38-40页
        3.2.1 菌种活化第38-39页
        3.2.2 NB-8 菌株与突变菌株LU-160 生长曲线的测定第39页
        3.2.3 单一发酵条件的优化第39-40页
    3.3 实验结果第40-46页
        3.3.1 突变菌株LU-160 生长曲线的测定第40页
        3.3.2 不同接种量对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第40-41页
        3.3.3 不同装液量对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第41-42页
        3.3.4 不同发酵时间对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第42-43页
        3.3.5 不同初始pH 对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第43-44页
        3.3.6 不同培养温度对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第44-45页
        3.3.7 不同转速对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第45-46页
    3.4 讨论第46-48页
第4章 生防菌株发酵液防病机理的初步研究第48-63页
    4.1 实验材料第48-50页
        4.1.1 供试菌种第48页
        4.1.2 培养基第48页
        4.1.3 试剂第48-49页
        4.1.4 实验仪器第49-50页
    4.2 实验方法第50-54页
        4.2.1 发酵液对致病疫霉游动孢子释放的影响和对休止孢萌发的抑制作用第50页
        4.2.2 离体块茎诱导抗病实验第50-51页
        4.2.3 离体块茎实验中诱导酶系统与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第51-54页
        4.2.4 LU-160 发酵液抑菌谱系的测定第54页
    4.3 实验结果第54-61页
        4.3.1 发酵液对致病疫霉游动孢子释放的影响和对休止孢萌发的抑制作用第54-55页
        4.3.2 离体块茎诱导抗病实验第55-56页
        4.3.3 离体块茎实验中诱导酶系统与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第56-59页
        4.3.4 LU-160 抑菌谱系的测定第59-61页
    4.4 讨论第61-63页
结论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1页
致谢第71-7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紫茎泽兰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及系统发育研究
下一篇:穿刺巴氏杆菌的分离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