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保险论文--中国保险业论文--各种类型保险论文

商业健康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对接机制研究

内容摘要第15-17页
Abstract第17-19页
上篇:商业健康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对接机制之理论分析第20-64页
    1 引言第22-32页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第22-24页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24-27页
        1.3 研究意义第27-31页
            1.3.1 理论意义第27-28页
            1.3.2 实践意义第28-31页
        1.4 研究目标及方法第31-32页
            1.4.1 研究目标第31页
            1.4.2 研究方法第31-32页
    2 商业健康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对接的理论基础第32-50页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第32-34页
            2.1.1 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与医疗保险税制度第32-33页
            2.1.2 私人健康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第33-34页
        2.2 基于医疗卫生制度发展的文献评述第34-40页
            2.2.1 国际医疗卫生制度的发展模式及评价标准第34-36页
            2.2.2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发展的文献评述第36-40页
        2.3 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及其有效性第40-43页
            2.3.1 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评述第40-41页
            2.3.2 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评述第41-43页
        2.4 商业健康保险制度及其市场失灵第43-47页
            2.4.1 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评述第43-45页
            2.4.2 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评述第45-47页
        2.5 商业健康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对接的运行效率第47-50页
            2.5.1 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评述第47-48页
            2.5.2 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评述第48-50页
    3 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与商业健康保险对接的经济学分析第50-64页
        3.1 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与商业健康保险的物品属性差异——公共经济学角度第50-55页
            3.1.1 基本概念的界定第50-51页
            3.1.2 社会医疗保险属于准公共物品范畴第51-52页
            3.1.3 商业健康保险是严格意义的私人物品第52页
            3.1.4 社会医疗救助隶属公共物品第52页
            3.1.5 社会医疗保险市场与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属性比较第52-53页
            3.1.6 社会医疗保障筹资体系的帕累托最优第53-55页
        3.2 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与商业健康保险对接的必要性——供求关系与市场价格扭曲第55-59页
            3.2.1 寡头垄断第55-56页
            3.2.2 外部经济效应: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与正向选择第56-57页
            3.2.3 市场信息不完善第57-59页
        3.3 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与商业健康保险对接的衡量第59-61页
            3.3.1 帕累托最优原则第59-60页
            3.3.2 补偿检验第60页
            3.3.3 成本——收益曲线第60-61页
        3.4 关于对接机制的有效性——卡尔多——希克斯标准第61-64页
中篇:商业健康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对接机制之国际比较研究第64-130页
    4 世界医疗保障体系及其两种筹资模式发展历程简述第66-92页
        4.1 世界医疗保障体系基本情况第66-72页
            4.1.1 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第66-67页
            4.1.2 医疗保障体系筹资方式第67-69页
            4.1.3 政府角色扮演第69-70页
            4.1.4 医疗保障体系绩效第70-72页
        4.2 公立医疗保险制度与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历程简述第72-77页
            4.2.1 世界公立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第72-76页
            4.2.2 世界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历程第76-77页
        4.3 政府投入对国家医疗保障体系及其两种筹资模式影响的检验——基于OECD国家的面板数据协整研究第77-92页
            4.3.1 文献简评第77-78页
            4.3.2 模型设计及数据第78-79页
            4.3.3 实证结果及分析第79-90页
            4.3.4 小结第90-92页
    5 典型国家公立医疗保险制度与商业健康保险关系的比较第92-118页
        5.1 强强组合——以西欧地区为例第92-100页
            5.1.1 荷兰——基本险与附加险模式第93-96页
            5.1.2 法国——共同保险与险位超赔再保险模式第96-100页
        5.2 弱强组合——以美国为例第100-105页
        5.3 强弱组合——以北欧地区为例第105-110页
            5.3.1 挪威——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垄断型模式(高水平)第106-107页
            5.3.2 丹麦——共同保险模式第107-110页
        5.4 弱弱组合——以朝鲜、印度、南非三国为例第110-118页
            5.4.1 朝鲜——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垄断型模式(低水平的挪威模式)第110-112页
            5.4.2 印度——共同保险模式(低水平的美国模式)第112-114页
            5.4.3 南非——共同保险模式(低水平的美国模式)第114-118页
    6 公立医疗保险制度对商业健康保险的挤出效应——基于动态视角和系统广义矩估计的实证研究第118-130页
        6.1 文献简述第118-121页
        6.2 模型建立与数据说明第121-124页
            6.2.1 模型建立第121-122页
            6.2.2 数据描述性统计第122-124页
        6.3 模型估计及实证结果第124-128页
            6.3.1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及其广义矩估计第124-125页
            6.3.2 估计结果及分析第125-128页
        6.4 结论及政策建议第128-130页
下篇:商业健康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对接机制之中国实践第130-176页
    7 中国社会医疗筹资体系的历史回顾及框架分析第132-150页
        7.1 中国医疗筹资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过程第132-138页
            7.1.1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发展的四个阶段(1949-2012)第133-135页
            7.1.2 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三个层次(2012—2015)第135-136页
            7.1.3 中国医疗筹资体系的发展方向第136-138页
        7.2 中国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筹资机制探讨第138-145页
            7.2.1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第139-140页
            7.2.2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第140-141页
            7.2.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第141-143页
            7.2.4 公费医疗制度及其它医疗保险第143页
            7.2.5 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方向第143-145页
        7.3 中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困境分析第145-150页
            7.3.1 中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现状第145-147页
            7.3.2 中国商业健康保险的经营之困第147-148页
            7.3.3 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驱动力量第148-150页
    8 中国商业健康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对接路径设计第150-172页
        8.1 商业健康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对接的社会经济环境第150-155页
            8.1.1 社会经济环境分析第150-153页
            8.1.2 社会经济发展向对接机制提出要求第153-155页
        8.2 商业健康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对接的再保险设计第155-160页
            8.2.1 再保险设计的基本思想第155-156页
            8.2.2 再保险设计的必要性第156-157页
            8.2.3 再保险设计的具体思路第157-158页
            8.2.4 以险位超赔再保险为例第158-160页
        8.3 商业健康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对接的共同保险设计第160-163页
            8.3.1 共同保险设计的基本思想第160页
            8.3.2 共同保险设计的具体思路第160-161页
            8.3.3 共同保险与险位超赔的比较第161-163页
        8.4 商业健康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对接的中国尝试第163-172页
            8.4.1 委托管理模式第163-166页
            8.4.2 再保险与共同保险模式第166-172页
    9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第172-176页
        9.1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172-174页
        9.2 政策建议第174-175页
        9.3 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的方向第175-176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76-19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190-192页
后记第192-193页
后记之后第193页

论文共1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白居易生活與文學考論
下一篇:基于珠三角的区域会展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