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常用縮略语中英文对照 | 第9-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33页 |
| 综述一 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 | 第11-21页 |
| 1 从血管性痴呆到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认识的进展 | 第12-13页 |
| 2 白质疏松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像学检查 | 第13-15页 |
| 3 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心理学量表测评 | 第15-16页 |
| 4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实验室检测 | 第16页 |
| 5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预后及防治 | 第16-17页 |
| 6 小结 | 第17-1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8-21页 |
| 综述二 针灸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 | 第21-27页 |
| 1 呆证的病机 | 第21页 |
| 2 针灸治疗方法 | 第21-24页 |
| 3 小结 | 第24-25页 |
| 参考文献 | 第25-27页 |
| 综述三 针刺治疗频次初探 | 第27-33页 |
| 1 古人对针刺频次的认识 | 第27-29页 |
| 2 现代医学研究 | 第29-31页 |
| 3 小结 | 第3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33页 |
| 临床研究 | 第33-55页 |
| 前言 | 第33-34页 |
|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案 | 第34-38页 |
| 试验结果 | 第38-46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46-53页 |
| 1 选题目的 | 第46-47页 |
| 2 针刺频次依据 | 第47-48页 |
| 3 选穴依据 | 第48-49页 |
| 4 结果与讨论 | 第49-50页 |
| 5 针刺干预LAMCI的机理 | 第50-51页 |
| 6 创新性和局限性 | 第51-52页 |
| 7 结论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个人简历 | 第56-57页 |
| 附件一 简短精神状态量表 | 第57-58页 |
| 附件二 蒙特利尔量表 | 第58-59页 |
| 附件三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