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运输型犯罪概述 | 第10-13页 |
(一)运输型犯罪类型化的由来 | 第10-11页 |
(二)运输型犯罪的立法价值 | 第11-12页 |
(三)运输型犯罪内涵的界定 | 第12-13页 |
二、运输型犯罪客观疑难问题探析 | 第13-21页 |
(一)运输型犯罪客观行为的认定 | 第13-20页 |
(二)运输对象的认定 | 第20-21页 |
三、运输型犯罪主观疑难问题探析 | 第21-28页 |
(一)“明知”的内容 | 第21-23页 |
(二)“明知”的司法推定 | 第23-25页 |
(三)主观方面是否包括间接故意 | 第25-26页 |
(四)运输对象认识错误的司法认定 | 第26-28页 |
四、运输型犯罪特殊形态疑难问题的认定 | 第28-36页 |
(一)运输型犯罪罪数形态的认定 | 第28-32页 |
(二)运输型犯罪未完成形态的认定 | 第32-34页 |
(三)运输型犯罪共犯形态的认定 | 第34-36页 |
五、我国运输型犯罪的立法完善 | 第36-47页 |
(一)我国运输型犯罪的困境 | 第36-39页 |
(二)完善运输型犯罪立法遵循的原则 | 第39-40页 |
(三)我国运输型犯罪的完善 | 第40-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