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骨及纤维增强的异形柱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异形柱节点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异形柱节点构造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1 钢骨增强异形柱节点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2 纤维增强异形柱节点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试验概况 | 第13-21页 |
2.1 试验目的 | 第13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13-17页 |
2.2.1 试验方案 | 第13页 |
2.2.2 试件配筋 | 第13-17页 |
2.3 试件制作 | 第17页 |
2.4 试验方法 | 第17-21页 |
2.4.1 加载装置 | 第17-18页 |
2.4.2 加载制度 | 第18-19页 |
2.4.3 量测方法及内容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异形柱中节点试验结果分析 | 第21-33页 |
3.1 试验过程及破坏特征分析 | 第21-25页 |
3.2 异形柱中节点抗震性能分析 | 第25-32页 |
3.2.1 中节点承载力、位移及延性 | 第25-26页 |
3.2.2 梁端荷载-位移曲线 | 第26-28页 |
3.2.3 骨架曲线 | 第28-29页 |
3.2.4 刚度退化 | 第29页 |
3.2.5 耗能能力 | 第29-3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异形柱边节点试验结果及抗震性能分析 | 第33-43页 |
4.1 试验过程及破坏特征分析 | 第33-36页 |
4.2 异形柱边节点抗震性能分析 | 第36-41页 |
4.2.1 边节点承载力、位移及延性 | 第36-37页 |
4.2.2 梁端荷载-位移曲线 | 第37-38页 |
4.2.3 骨架曲线 | 第38-39页 |
4.2.4 刚度退化 | 第39-40页 |
4.2.5 耗能能力 | 第40-4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五章 混凝土异形柱节点损伤及受力机理分析 | 第43-57页 |
5.1 材料累积损伤模型研究 | 第43-45页 |
5.1.1 混凝土材料的损伤模型 | 第43-44页 |
5.1.2 钢筋材料的损伤模型 | 第44-45页 |
5.2 构件累积损伤模型研究 | 第45-46页 |
5.3 结构整体累积损伤研究 | 第46-47页 |
5.4 混凝土异形柱节点的累积损伤分析 | 第47-50页 |
5.4.1 节点的累积损伤模型 | 第47-49页 |
5.4.2 混凝土异形柱中节点累积损伤分析 | 第49页 |
5.4.3 混凝土异形柱边节点累积损伤分析 | 第49-50页 |
5.5 混凝土异形柱节点受力机理分析 | 第50-55页 |
5.5.1 节点的破坏机理 | 第50-53页 |
5.5.2 钢骨增强节点中钢骨的作用 | 第53-54页 |
5.5.3 纤维增强节点中纤维的作用 | 第54-5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6.1 结论 | 第57-58页 |
6.2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