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导论 | 第11-15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研究结构与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的预期创新 | 第13-15页 |
·研究创新 | 第13页 |
·内容创新 | 第13-14页 |
·应用创新 | 第14-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的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内部审计防范经营风险的理论研究 | 第16-19页 |
·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的相关研究 | 第19-22页 |
3 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的主要类型、特点及成因 | 第22-30页 |
·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的概念 | 第22页 |
·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的类型 | 第22-27页 |
·经营机制风险(Risk Management Mechanism) | 第22-23页 |
·管理风险(Risk Management) | 第23页 |
·信用风险(Credit Risk) | 第23-24页 |
·流动性风险(Liquidity Risk) | 第24页 |
·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 第24-25页 |
·操作风险(Operational Risk) | 第25-26页 |
·市场风险(Market Risk) | 第26-27页 |
·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的特点 | 第27-28页 |
·经营风险覆盖农村信用社业务全过程 | 第27页 |
·经营风险难以确定 | 第27页 |
·经营风险危害性大 | 第27-28页 |
·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形成的原因 | 第28-30页 |
·历史原因 | 第28页 |
·现实原因 | 第28-29页 |
·客观原因 | 第29页 |
·主观原因 | 第29-30页 |
4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角度防范经营风险的案例分析 | 第30-39页 |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的基本情况 | 第30-31页 |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风险表现形式 | 第31-32页 |
·流动性整体充足与局部潜在支付隐患的矛盾并存 | 第31页 |
·信贷资金成本偏高 | 第31页 |
·不良资产比例控制难 | 第31-32页 |
·隐性信贷资产风险依然存在 | 第32页 |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的基本情况 | 第32-35页 |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岗位设置 | 第32-33页 |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的措施 | 第33-35页 |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防范经营性风险取得的成效 | 第35-36页 |
·稽核总队成绩显著 | 第35页 |
·转变稽核手段,确保各项业务安全开展 | 第35页 |
·抓住重点,确保农村信用社的中心工作顺利开展 | 第35-36页 |
·强化审慎经营,规范日常业务操作 | 第36页 |
·四川省农信信用社内部审计仍然存在的问题 | 第36-39页 |
·内部审计体系的设置不科学 | 第36-37页 |
·审计目标定位不准确 | 第37页 |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 第37页 |
·对内部控制审计力度不够 | 第37-39页 |
5 内部审计防范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风险的方式与途径 | 第39-49页 |
·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的现状 | 第39-40页 |
·体制不完善,缺乏独立性 | 第39页 |
·目标不完整,审计范围小 | 第39页 |
·审计人员素质差 | 第39-40页 |
·内部审计的技术和手段落后 | 第40页 |
·农村信用社实施风险控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40-43页 |
·农村信用社实施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 第40-41页 |
·从内部审计角度实施经营风险控制的可行性 | 第41-43页 |
·内部审计角度进行经营风险防范的手段 | 第43-49页 |
·加强制度建设,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 第44页 |
·转变内审观念 | 第44-45页 |
·明确审计目标 | 第45-46页 |
·全覆盖农村信用社的经营业务 | 第46页 |
·采用多种手段,推进审计方式的改革 | 第46-48页 |
·要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结构,培养高素质的审计人才 | 第48-49页 |
6 结束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