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4-7页 |
CONTENTS | 第7-10页 |
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符号说明 | 第13-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18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4-16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4-15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1.2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6页 |
1.2.1 研究的思路 | 第16页 |
1.2.2 研究的方法 | 第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第16-17页 |
1.3.1 研究的内容 | 第16页 |
1.3.2 论文的结构 | 第16-17页 |
1.4 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第18-22页 |
2.1 进度控制的概念及原则 | 第18-19页 |
2.1.1 进度控制相关概念 | 第18页 |
2.1.2 进度控制相关指标 | 第18-19页 |
2.1.3 进度控制的原则 | 第19页 |
2.2 进度控制方法 | 第19-20页 |
2.3 进度控制的过程 | 第20-21页 |
2.4 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 | 第21-22页 |
第3章 核电项目进度控制现状及AP1000项目概况 | 第22-28页 |
3.1 核电项目进度控制现状 | 第22-23页 |
3.2 海阳AP1000项目介绍 | 第23-24页 |
3.3 海阳AP1000项目进度控制组织机构 | 第24-28页 |
3.3.1 海阳AP1000项目进度控制组织关系图 | 第24-25页 |
3.3.2 项目业主单位的职责 | 第25-27页 |
3.3.3 项目各参建单位的职责 | 第27-28页 |
第4章 海阳AP1000项目进度计划体系 | 第28-44页 |
4.1 海阳AP1000项目进度计划体系构成 | 第28-32页 |
4.1.1 一级进度计划 | 第28-29页 |
4.1.2 二级进度计划 | 第29-30页 |
4.1.3 三级进度计划 | 第30-31页 |
4.1.4 四级进度计划 | 第31-32页 |
4.1.5 五级进度计划 | 第32页 |
4.1.6 六级进度计划 | 第32页 |
4.1.7 专项进度计划 | 第32页 |
4.2 海阳AP1000项目WBS | 第32-37页 |
4.3 里程碑计划及关键路线 | 第37-44页 |
4.3.1 里程碑计划 | 第37-39页 |
4.3.2 关键路线 | 第39-44页 |
第5章 海阳AP1000项目的进度控制因素及措施 | 第44-54页 |
5.1 海阳AP1000项目进度控制的影响因素 | 第44-49页 |
5.1.1 管理因素 | 第44-46页 |
5.1.2 设计因素 | 第46页 |
5.1.3 质量因素 | 第46-49页 |
5.2 海阳AP1000项目进度控制措施 | 第49-54页 |
5.2.1 对设计承包商的进度控制 | 第49-50页 |
5.2.2 对设备材料供应商的进度控制 | 第50-51页 |
5.2.3 对施工承包商的进度控制 | 第51-52页 |
5.2.4 对调试的进度控制 | 第52-54页 |
第6章 利用软件实现项目进度的过程控制 | 第54-67页 |
6.1 倒送电专项工作案例分析 | 第54-64页 |
6.2 海阳AP1000项目进度控制的效果 | 第64-67页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7-69页 |
7.1 结论 | 第67-68页 |
7.2 建议与展望 | 第68-69页 |
附录 | 第69-90页 |
附录1 核岛工程WBS | 第69-76页 |
附录2 倒送电专项计划 | 第76-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