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一、绪论 | 第6-12页 |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6-8页 |
(二) 研究现状与不足 | 第8-10页 |
(三) 研究思路、内容和创新点 | 第10-12页 |
二、相关概念与理论综述 | 第12-20页 |
(一) 治理理论 | 第12-14页 |
(二) 社会组织与青年社会组织 | 第14-17页 |
(三) 共青团理论的相关问题 | 第17-20页 |
三、不同时期的共青团功能定位和作用转变 | 第20-28页 |
(一) 传统时期共青团功能定位的发展 | 第20-23页 |
(二) 当前共青团组织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 第23-25页 |
(三) 新时期共青团调整功能定位和转变作用的机遇和挑战 | 第25-28页 |
四、共青团调整功能定位和转变作用的原因、方向和实践 | 第28-45页 |
(一) 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共青团转变作用的原因和方向 | 第28-31页 |
(二) 青年社会组织发展概况与困境 | 第31-37页 |
(三) 广州共青团规范发展青年社会组织的实践和局限性 | 第37-41页 |
(四) 共青团进一步规范管理青年社会组织的建议 | 第41-45页 |
五、相关的调整改进思路和保障措施 | 第45-50页 |
(一) 思想观念方面的转变:树立“以青年为本”的服务理念 | 第45-46页 |
(二) 机制方法方面的创新:去行政化,采用服务性手段 | 第46-47页 |
(三) 人才队伍方面的保障:提升团干部社会工作能力水平 | 第47页 |
(四) 信息数据方面的支撑:构建动态更新的青少年大数据库 | 第47-48页 |
(五) 舆论方面的监督:客观评价共青团调整功能作用的成效 | 第48-50页 |
六、结束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