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9页 |
1 死亡赔偿金的立法沿革 | 第9-12页 |
1.1 死亡赔偿金的相关规定 | 第9-11页 |
1.1.1 法律中的死亡赔偿金制度 | 第9页 |
1.1.2 司法解释中的死亡赔偿金制度 | 第9-10页 |
1.1.3 行政法规及规章中的死亡赔偿金制度 | 第10-11页 |
1.2 死亡赔偿金立法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1.2.1 法出多门且体系混乱 | 第11页 |
1.2.2 赔偿项目名称不统一 | 第11页 |
1.2.3 对死亡赔偿金性质的认识摇摆不定 | 第11-12页 |
1.2.4 赔偿标准不一致 | 第12页 |
2 死亡赔偿金的赔偿对象 | 第12-20页 |
2.1 相关学说 | 第13-15页 |
2.1.1 继承说 | 第13页 |
2.1.2 固有损害理论 | 第13-14页 |
2.1.3 对既有学说和理论的评析 | 第14-15页 |
2.2 侵害生命权的损害 | 第15-17页 |
2.2.1 受害人的损害 | 第15页 |
2.2.2 近亲属的损害 | 第15-16页 |
2.2.3 受害人的损害与近亲属的损害的关系 | 第16-17页 |
2.3 如何救济“双重”损害 | 第17-20页 |
2.3.1 受害人的损害应通过侵权责任法救济 | 第17-18页 |
2.3.2 受害人不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 | 第18页 |
2.3.3 近亲属请求权基础的另一种解释 | 第18-20页 |
2.4 本章结论 | 第20页 |
3 死亡赔偿金的赔偿范围 | 第20-31页 |
3.1 相关学说 | 第20-22页 |
3.1.1 扶养丧失说 | 第20-21页 |
3.1.2 继承丧失说 | 第21页 |
3.1.3 物质生活水平维持说 | 第21-22页 |
3.2 既有学说评析 | 第22-23页 |
3.2.1 扶养丧失说的合理性与不足 | 第22页 |
3.2.2 继承丧失说的合理性与不足 | 第22-23页 |
3.2.3 一定物质生活水平维持说的合理性与不足 | 第23页 |
3.2.4 均未考虑精神生活的损失 | 第23页 |
3.3 侵权死亡应赔偿的具体损害 | 第23-25页 |
3.3.1 财产损害 | 第23-25页 |
3.3.2 非财产损害 | 第25页 |
3.4 死亡赔偿金的赔偿范围 | 第25-30页 |
3.4.1 间接财产损害赔偿包括但不限于被扶养人生活费 | 第25-26页 |
3.4.2 死亡赔偿金是否包含精神损害赔偿的争议分析 | 第26-29页 |
3.4.3 死亡赔偿金应包含近亲属的精神损害赔偿 | 第29-30页 |
3.5 本章结论 | 第30-31页 |
4 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标准 | 第31-34页 |
4.1 相关学说 | 第31-32页 |
4.2 现有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赔偿标准 | 第32-33页 |
4.3 可能的赔偿标准设计 | 第33-34页 |
5 对完善死亡赔偿金制度的展望 | 第34-38页 |
5.1 进一步明确死亡赔偿金的性质 | 第34-35页 |
5.2 积极完善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标准 | 第35-36页 |
5.3 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司法解释 | 第36-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后记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