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靶向FtsZ的细胞分裂抑制剂筛选模型建立的初步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英文缩写说明第7-8页
目录第8-12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27页
 1 靶向FtsZ的细胞分裂抑制剂研究进展第12-24页
   ·FtsZ在细胞分裂中的作用第12-13页
   ·FtsZ抑制剂筛选模型第13-16页
   ·靶向FtsZ的细胞分裂抑制剂第16-24页
   ·FtsZ作为筛选靶标的应用前景第24页
 2 植物内生菌第24-25页
 3 立项依据第25-27页
第二章 FTSZ基因在E.COLI中的克隆表达第27-53页
 1 材料第27-32页
   ·化学药品和生化试剂第27-29页
     ·酶第27页
     ·生化试剂第27-29页
     ·培养基组分第29页
   ·菌种和质粒第29-30页
     ·菌种第29-30页
     ·质粒第30页
   ·培养基配方第30页
   ·所用的缓冲液第30-32页
   ·仪器设备第32页
 2 试验方法第32-42页
   ·菌种的培养和保藏第32-33页
   ·碱变性法微量提取质粒第33页
   ·DNA片段凝胶回收第33-34页
   ·质粒DNA的酶切第34页
   ·质粒与外源片段的连接第34-35页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CaCl_2法)第35页
   ·大肠杆菌质粒的转化第35页
   ·E.coli DH5α总DNA的提取第35-36页
   ·PCR扩增第36-37页
   ·ftsZ基因亚克隆的构建和DNA序列的测定第37页
   ·带有或不带有His-tag的载体和表达工程菌的构建第37-39页
   ·诱导表达和样品处理第39-40页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40-41页
   ·BCA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第41-42页
   ·NADH法测定FtsZ酶活性第42页
 3 结果与讨论第42-51页
   ·总DNA提取第42-43页
   ·亚克隆载体的构建第43-45页
     ·带BamHⅠ和HindⅢ酶切位点的ftsZ基因的克隆第43-44页
     ·亚克隆载体的构建第44-45页
   ·ftsZ基因的测序第45-46页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6-48页
     ·带NdeⅠ和HindⅢ酶切位点的ftsZ基因的克隆第46页
     ·带有或不带有His-tag的载体和表达工程菌的构建第46-48页
   ·质粒的表达和验证第48-51页
     ·FtsZ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48-49页
     ·BCA法测定蛋白浓度结果第49-50页
     ·FtsZ粗酶活性的测定第50-51页
 4 讨论第51-52页
 5 结论第52-53页
第三章 FTSZ蛋白酶学特性的研究第53-69页
 1 材料第53-56页
   ·化学药品和生化试剂第53-54页
     ·酶第53页
     ·生化试剂第53-54页
   ·溶液配制第54-55页
     ·蛋白纯化缓冲液第54-55页
     ·缓冲液第55页
     ·孔雀石绿-磷钼杂多酸分光光度法反应液配制第55页
   ·仪器设备第55-56页
 2 方法第56-60页
   ·融合蛋白的分离纯化第56-57页
     ·粗酶液的制备第56页
     ·亲和层析第56页
     ·透析第56-57页
     ·冻干第57页
   ·孔雀石绿-磷钼杂多酸分光光度法测定FtsZ的酶活性方法的建立第57-58页
     ·磷标准曲线的绘制第57页
     ·FtsZ酶活力的测定方法第57-58页
     ·FtsZ分级纯化的酶活力测定第58页
   ·FtsZ蛋白酶学性质的测定第58-60页
     ·FtsZ酶反应速率的测定第58页
     ·FtsZ酶最适反应pH的测定第58-59页
     ·FtsZ酶最适反应温度的测定第59页
     ·金属离子对FtsZ酶活力的影响第59页
     ·米氏常数的测定第59-60页
     ·酶的pH稳定性第60页
     ·酶的温度稳定性第60页
     ·低温保存对酶稳定性影响第60页
     ·反复冻融对酶稳定性影响试验第60页
 3 结果第60-68页
   ·FtsZ融合蛋白的分离纯化第60-61页
   ·孔雀石绿-磷钼杂多酸分光光度法测定分级纯化后FtsZ酶活性结果第61-62页
     ·磷标准曲线的绘制第61-62页
     ·酶的纯化比活第62页
   ·FtsZ蛋白的酶学性质第62-68页
     ·酶反应速率第62-63页
     ·最适反应pH第63-64页
     ·最适反应温度第64页
     ·金属离子对酶活的影响第64-65页
     ·米氏常数的测定第65-66页
     ·酶的pH稳定性第66-67页
     ·酶的温度稳定性第67-68页
     ·低温保存对酶稳定性影响试验第68页
 4 结论第68-69页
第四章:靶向FTSZ的细胞分裂抑制剂筛选模型的建立及样品筛选第69-89页
 1 材料第69-71页
   ·试剂第69-70页
   ·溶液配制第70页
   ·仪器设备第70页
   ·培养基第70-71页
 2 方法第71-76页
   ·植物内生菌发酵液的制备第71-73页
     ·植物标本的内生菌分离第71-72页
       ·植物标本的前处理第71页
       ·植物标本的消毒及接种第71页
       ·植物内生菌的分离第71-72页
     ·植物内生菌发酵液的制备第72-73页
   ·比浊法测定植物内生菌发酵液样品对E.coli的抑菌作用第73-74页
     ·样品板的处理第73页
     ·样品测定第73-74页
   ·靶向FtsZ的细胞分裂抑制剂模型的建立第74-75页
     ·样品板的处理第74页
     ·反应体系第74-75页
     ·反应过程第75页
     ·阳性对照抑制效果测定第75页
   ·高通量筛选法的应用第75页
   ·复筛第75-76页
   ·复筛阳性样品的验证第76页
   ·抑菌圈测定第76页
     ·鉴定菌菌液的制备第76页
     ·抑菌圈测定第76页
 3 结果第76-87页
   ·比浊法测定植物内生菌发酵液样品对E.coli的抑菌作用结果第76-77页
   ·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建立第77页
   ·高通量筛选结果第77-82页
   ·复筛结果第82-83页
   ·复筛阳性样品的验证第83-86页
   ·抑菌圈测定结果第86页
   ·筛选结果汇总第86-87页
 4 讨论第87-88页
 5 结论第88-89页
全文总结第89-90页
致谢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4页
附录第94-141页
 1、测序结果比对第94-96页
 2、全细胞筛选和酶水平筛选结果比对第96-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基因芯片数据初步分析绒毡层转录调控通路
下一篇:一种基于量子点荧光微球的高灵敏度免疫层析技术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