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英长篇小说创作综论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4页 |
第一章 影响冯德英小说创作的主要因素 | 第14-21页 |
第一节 童年经历的影响 | 第14-16页 |
第二节 军旅生活的体验 | 第16-18页 |
第三节 齐鲁文化的熏陶 | 第18-21页 |
第二章 冯德英小说中的情怀展现 | 第21-30页 |
第一节 故土情怀的展现 | 第21-23页 |
第二节 人民情怀的展现 | 第23-25页 |
第三节 红色情怀的展现 | 第25-27页 |
第四节 历史情怀的展现 | 第27-30页 |
第三章 冯德英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 第30-41页 |
第一节 《苦菜花》中的冯大娘 | 第30-33页 |
一 艰苦岁月里,在迷茫中觉醒 | 第30-31页 |
二 万般苦难下,思想的转变 | 第31-32页 |
三 携手抗战,母爱在升华 | 第32-33页 |
第二节 《迎春花》中的江水山 | 第33-35页 |
一 朝气蓬勃,敢爱敢恨 | 第33-34页 |
二 行事鲁莽、主观武断 | 第34-35页 |
三 模板化、不符合现实 | 第35页 |
第三节 《山菊花》中的于震海 | 第35-38页 |
一 家境贫寒,成就孤胆英雄 | 第36页 |
二 思想升华,担当革命重任 | 第36-37页 |
三 锤炼革命意志,投身抗日战争 | 第37-38页 |
第四节 《染血的土地》、《晴朗的天空》中的杨日昌 | 第38-41页 |
一 《染血的土地》中的杨日昌 | 第38-39页 |
二 《晴朗的天空》中的杨日昌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冯德英小说的艺术特征 | 第41-51页 |
第一节 现实主义创作特征 | 第41-45页 |
一 在题材上注重对象的现实性 | 第41-43页 |
二 在作品主客体的关系上注重客观性 | 第43-44页 |
三 在艺术表现上注重描写的真实性 | 第44页 |
四 与同期同类作品相比真实性突出 | 第44-45页 |
五 冯德英作品现实主义的局限性 | 第45页 |
第二节 情节特征 | 第45-47页 |
一 丰富的故事推动情节 | 第46-47页 |
二 人物性格的形成推动情节 | 第47页 |
第三节 语言特征 | 第47-51页 |
一 乡土气息浓重、方言和野语突出 | 第47-48页 |
二 以绚丽的色彩语言表达丰富的主观情愫 | 第48-49页 |
三 大量使用革命歌谣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